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新聞分析:山洪頻發敲響防汛警鍾
2005-06-12 19:37:53 來源:新華網  作者:姚潤豐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北京6月12日電 新聞分析:山洪頻發敲響防汛警鍾

  6月以來,盡管全國七大江河乾流水勢仍然保持平穩,但湖南、黑龍江、貴州等一些地區出現災害性強降雨過程,頻繁發生的山洪災害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再次向我們敲響了警鍾:在緊盯大江大河安全度汛的同時,加強汛期山洪引發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刻不容緩。

  山洪災害主要是指由於降雨在山丘區引發的洪水及由山洪引發的泥石流、滑坡等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災害。統計資料表明,全國2100多個縣級行政區中有1500多個在山丘區,約7400萬人不同程度地受到山洪、泥石流、滑坡災害的威脅。1950年至1990年,我國因山洪災害死亡15.2萬人,死亡人數佔同期洪澇災害死亡總人數的67.4%,山洪災害已成為當前我國防洪減災工作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即便在偏旱年景,全國局部性暴雨引起的山洪災害每年都不可避免。我國西北地區的偏遠山區,常年乾旱少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遭遇大降雨,就成山洪災害。而在我國西南地區,地形地質條件十分復雜,暴雨造成的山體滑坡、泥石流每年都有發生,輕則影響村鎮交通通訊設施,重則一縣一城不保。

  從已經發生災情的地方看,傷亡人員大部分生活在地勢低窪、河邊修建的房屋中,這說明一些地方的乾部群眾對汛情的嚴峻性認識不足。有的地方缺乏起碼的預警預報,使搶險救災面臨很大的被動,這也說明一些地方對突發災害存在嚴重麻痺思想,預案准備嚴重不足。

  國家防總辦公室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防御山洪災害缺乏有效措施,極易發生人員傷亡。山洪災害多發地區要抓緊雨季前的短暫機會,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認真檢查,制訂防災預案,加強監測。對受山洪災害威脅的群眾,要提前組織轉移。針對山洪災害多發地區的特點,要加強宣傳,普及防御山洪災害知識,提高防災意識,增強群眾自我防護能力。特別要規范山區建設,避免因開礦、采石、築路、挖渠等人為活動影響山體穩定。加強山區城鎮和居民點建設管理,避免把房屋修建在山洪災害易發區,切實減輕山洪災害損失。

  山洪災害突發性強,防御難度大。在雨季來臨前,氣象、水利等部門應加強與國土資源部門的協作,做好雨情、水情的預測工作,尤其要提高基層氣象、水利部門的預測預報能力,及時作出強降雨和洪水預報,並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和地質災害防治的主管部門及有關單位,遇緊急情況要以最快速度通知到各有關方面和群眾,有險情征兆時提前組織群眾轉移,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減輕山洪災害損失。

  尤其是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丘陵山區和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要做好因山洪引發的大面積群發性滑坡、泥石流的預警工作。西北地區要做好黃土滑坡和泥石流防治工作。礦山企業要特別注意尾礦安全,防止暴雨引發尾礦垮塌。

責任編輯:侯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