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6月14日電 哈爾濱地區近日頻繁出現暴雨、大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從7日至11日期間,哈爾濱市部分地區相繼出現了冰雹,為此,哈市氣象部門共計發射7988發炮彈進行消雹作業,將損失降到了最低點。
進入6月後,哈市天氣呈現出多變的特點,受頻繁的強對流天氣影響,哈市多次出現了冰雹、大風、暴雨等災害性的天氣。據了解,5日開始,哈市區域內開始出現陰雨天氣。其中,7日傍晚,哈市在降雨的同時出現了7級大風天氣。哈市氣象局和氣象臺會商後斷定,哈市將出現冰雹天氣,並命令各站點、炮臺做好備戰准備,隨時等候命令開炮,來驅逐雹雲。
根據預測斷定,呼蘭區7日將會出現冰雹。7日18時許,呼蘭區炮站對准天空上的雹雲,在一個小時內,連續發射了280發炮彈,將雹雲驅散,結果冰雹落地後變成了小『沙粒』,沒有給農作物等造成危害。
6月8日15時40分,木蘭鎮、建國鄉、吉興鄉一帶出現了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在木蘭降雨辦的指揮下,5門高炮先後投入到防雹作業中,共作業12次,耗彈462發,使得當地防護區內沒有形成災害。
6月9日、10日木蘭又連續出現強對流天氣,在哈市降雨辦的指導和當地縣降雨辦的指揮下,全縣10門高炮共同作業27次,發射671發炮彈,遏制了冰雹的襲擊,全縣未出現冰雹災害。
據了解,從6月7日至11日早8時,哈市有11個區縣動用了124門高炮進行人工消雹作業,總計作業218次,用炮彈1988發。防護區內基本消除了冰雹災害,使損失降到了最低。
新聞鏈接:
人工防雹是采用人為的辦法對一個地區上空可能產生冰雹的雲層施加影響,使雲中的冰雹胚胎不能發展成冰雹,或者使小冰粒在變成大的冰雹之前就降到地面。通常,消雹的方法是使用高炮或火箭將裝有碘化銀的彈頭發射到冰雹雲的適當部位,以噴焰或爆炸的方式播撒碘化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