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5日電 盡管房屋滿是泥腥味,暫時還不能住人也不能生火做飯,但寧安市沙蘭鎮長安村村民唐玉霞心裡還是亮堂多了,人民子弟兵已經連著在她家乾了兩天活了,院子裡的淤泥已被清理乾淨,再收拾一下就可以正常生活了。
長安村是沙蘭鎮受災最重的村子之一,沙蘭中心小學就坐落在這個村子內。14日,踩著淤泥記者來到了這個村子。一片綠色海洋
長安村共有229戶人家,是一個不大的村落。沿著村裡的主乾道向裡走記者發現,滿街滿巷都是穿綠色迷彩服的官兵,他們在揮舞著鐵鍬清理淤泥。在人群中記者見到了寧安市馬河鄉黨委書記陳慶軍,現在他是長安村搶險救災現場總指揮。當然這個職務不是任命的,而是搶險救災人員給封的。
陳慶軍說,馬河鄉搶險救災隊於12日就到達了這裡,現在村裡有不少搶險隊伍,若沒有人來調度他們就會『窩工』,他參加過1991年至1998年抗洪,有點經驗,就被各路『大軍』推舉成現場總指揮了。
記者與陳慶軍的談話是在時斷時續中進行的,不時有村民前來找陳總指揮,請命清理淤泥,大家領到命令後排著長隊開往『戰場』。
洪水退了,日子還得過下去。盡管受災戶家裡都進了水,淤泥封路,可是當搶險隊伍逐家清淤泥時,有的受災戶卻說:『給受災嚴重的人家先清理淤泥吧,我們沒有意見。』一位大嫂拉著指揮部的人說:『同志,我不是給自家領人清淤泥,而是給親戚領人,他家是五保戶,人又有殘疾。』在長安村遭受洪災後的第四天,有著如此『先利人』思想的村民不在少數,他們都是你讓我讓地找搶險隊伍幫助清理家中淤泥。『咱沒受災不能領』 長安村現場救災指揮部就設在村民李艷秋家。她家院子裡的菜園滿是淤泥,李艷秋告訴記者,村裡人有的受災嚴重,咱家裡的孩子、房子都沒事,可不能混水摸魚領救濟。
記者趟著淤泥走一天,腿都酸了,那些清理淤泥的人的勞動量可想而知了。寧安市建設局的一位女工作人員說,挖了兩天淤泥,腰都要折了。在通往村外的路上,記者看到車流較密,有海林救災工作隊、有興盛村送救災物資的,更多的是運山沙墊路的車。走出長安村,身後的街道已被鋪上了山沙,不像以前那樣泥濘了。
據了解,為了防止疫情,指揮部已經抽調195名專業人員組成了21個醫療小分隊,走訪648戶2076人(其中兒童480人),投放消毒藥品380公斤,消毒面積達2.6萬平方米,投放治療藥品1000份,確保不發生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