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5日電 讓每戶動遷居民都能買得起新房,不再投親靠友『打游擊』——5月30日,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哈爾濱市《關於對拆遷特困戶和已喪失勞動能力沒有生活來源的殘疾人的房屋給予照顧的具體規定》正式發布實施,我市城市拆遷中一度普遍存在的特困和殘疾人群的補償安置難題,將得以破解。
規定中5.5萬元的最低拆遷補償款能買到啥樣的房子?給殘疾人的照顧款按戶還是按人?如何保障好政策落到實處?昨天,圍繞市民關心的話題,市房產住宅局負責人對新規定進行了解讀。
『最低補償』面向特困人群
據市房產住宅局局長邊洪霄介紹,由於歷史原因,我市存在大量危房棚戶區。經過多年來的動遷改造,目前我市還有50餘片危房棚戶區,總面積達200餘萬平方米。這些棚戶區內的住戶,大多屬住房、經濟雙困家庭,住房面積狹小,居住環境惡劣。有許多還是喪失勞動能力沒有生活來源的殘疾人特困家庭。一旦拆遷,按照現有的貨幣化補償規定,開發商只負責按被拆遷面積給予一次性貨幣補償,不承擔任何安置責任。這些低保特困家庭和殘疾人用拿到的拆遷補償款,根本無法解決自身基本住房,更談不上改善居住條件,有的不得不投親靠友或租房『打游擊』。
邊局長表示,照顧政策的出臺,補充了我市城市拆遷法規在照顧『雙困』家庭和殘疾人等群體方面存在的『空白』,5.5萬元的最低補償額,也給特困人群提供了『最低保障線』,將使這部分人群的安置難題得以解決。
我市將建低價經濟適用房
據邊局長介紹,規定中的5.5萬元的補償標准,是在對今年全市21個危房棚戶區改造項目進行摸底測算的基礎上確定的。補償標准過低,不能保障特困人群的安置,標准定得過高,由於危房棚戶區人口密集,將加大改造成本,導致改造工作延緩,群眾也將無法受益。此外,此標准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實際情況,我市今後還將適時進行調整。
據了解,按照我市經濟適用住房每平方米1600至1700元的價格,6萬元基本可以購買一套40平方米左右的經濟適用房。如果買一套二手房,價格會更低。
據悉,為滿足特困和殘疾人群的購房安置需求,今年我市將建設一批低價經濟適用房,每平方米最低價格將定在1500元左右,並專為特困人群安排一定比例的小戶型住房。
殘疾特困補助將按人發放
據悉,規定中的對特困家庭房屋拆遷補償差額及照顧殘疾人所需資金,將主要由開發建設單位自籌解決,據測算,政策實行後,今年開發商將多支出6000餘萬元的拆遷成本。
據對我市今年的21個棚戶區改造項目進行測算,今年我市預計將有近1600戶拆遷特困家庭和殘疾人,成為照顧政策的首批受益人,平均每戶將多得補償款2萬多元。
據介紹,對滿足照顧條件的殘疾人的1萬元拆遷補助,將按人發放。也就是說,如果動遷住戶家中有兩個或多個殘疾人,每名殘疾人都將得到1萬元照顧款。此外,對拆遷特困戶中的殘疾人,即使其房屋補償款高於5.5萬元,也將給予1萬元照顧。
特困拆遷戶將得到的最低5.5萬元補償款中,是否包含拆遷獎勵和補助?據介紹,按照《拆遷法》,拆遷獎勵和補助是拆遷過程中為鼓勵動遷人搬遷而實行的政策,因此不包含在補償款裡,特困拆遷戶在最低得到5.5萬補償款的同時,仍可獲得應得的獎勵和補助。
無照特困戶不享受照顧
據介紹,按照《拆遷法》,無照住戶不屬合法拆遷人,因此,對居住在無照房屋中的特困戶,將享受不到此照顧政策。此外,對個別不在政策規定范圍內,但確有困難的動遷戶,有關部門將按照特例,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解決。
為保證政策落實,房產管理部門將拿出張榜公示等多個有力措施。今後,在土地招牌掛項目拆遷前,有關部門將通過摸底,全面掌握拆遷特困戶和殘疾人的有關情況;在拆遷審批中,對拆遷方案中有關拆遷特困戶和殘疾人的補償安置、資金安排內容,將進行嚴格審查,對落實不到位的,堅決不予發放拆遷許可證;拆遷承辦單位還要將享受照顧的特困戶、殘疾人情況制表公示,接受群眾監督,以確保公正、公平。同時,我市還將實行投訴舉報制度,對違規行為,將嚴肅處理。
新規范圍為何不含呼蘭?
此次,呼蘭區和市屬十一縣(市)未納入新規執行范圍。據介紹,按規定,呼蘭區在撤縣建區三年過渡期間,仍按縣(市)管理。同時,呼蘭區與市區內七區在房屋售價上存在較大差距,因此不宜執行本規定。對於十一縣(市),因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房屋拆遷補償標准及房屋售價差異較大,因此也不執行此規定,但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制定相關政策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