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洽』大舞臺沒有『天花板』
2005-06-15 09:25:3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6月15日電 哈洽會使哈爾濱人的觀念,在開放中更新;建開發區,設內陸口岸,建立項目聯合審批中心,取消一批批審批項目和收費項目,投資軟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舉辦哈洽會,使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參與哈洽會,使哈爾濱人的文明意識不斷增強……

  走向俄羅斯前沿陣地

  作為與俄羅斯有著3000多公裡邊境線的黑龍江省,作為連接中國與俄羅斯的中心城市的哈爾濱,這些自然稟賦正被一屆屆哈洽會擦亮成『中國企業走向俄羅斯前沿陣地』的金字招牌。吸引80多個國家10餘萬客商參展

  從1990年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對蘇聯東歐國家貿易洽談會,迎來10個國家的4000名客商,到如今吸引80多個國家的10餘萬中外客商參展、參會。哈洽會一屆比一屆紅火、一屆比一屆吸引人。與國外城市的交流越來越多

  15年前,哈爾濱還僅與少數國家和地區有著經貿關系,現在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與我市有著較頻繁的經貿關系。承攬剛果水電廠、承建越南協富電廠……一批批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項目的簽訂與執行,使哈爾濱與國外城市的交流越來越多。更多的哈爾濱人在外企就業

  1990年時還以羡慕的眼光看著那些在外資企業供職的哈爾濱人,如今其中的許多人自己就在與外商共事。據不完全統計,14年間,哈爾濱的外資企業累計3000家,在外資企業就業的哈爾濱人已達十多萬人。農民走進哈洽會

  第十屆哈洽會剛剛開幕,一群群臉色黝黑的農民從包租的面包車裡出來,湧向售票口爭購哈洽會門票。他們拿著厚厚的宣傳材料,走遍所有展位,展示自己的產品。走出田間地頭的農民們,滿懷著走向世界的熱望。本埠企業主動登場

  扭扭捏捏被迫參展的企業沒有了,爭著搶著主動『登場』並拿出自己的名、優、新、特產品參展的企業多了。許多企業甚至建立『快速反應部隊』,打造了當天簽約、當天發貨的『哈洽速度』。生態環境建設得到肯定

  去年,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王心芳一行視察了我市松花江沿岸及太陽島的生態環境建設。檢查團對我市草綠花香、人水和諧的環境給予肯定。檢查團領導充分肯定了太陽島的原始生態風貌,認為這是哈爾濱的一筆財富。而更多的哈洽會客商驚嘆太陽島風景迷人:『繞島三日方能盡賞風光。』上萬臺州客商來哈創業

  通過哈洽會,浙江臺州市有近萬人在我市投資合作、經商辦廠。目前他們已在我市創辦了300多家企業,在我市北環商城整體改造項目和大發市場建設項目中,投資規模均為數億元。黑龍江江海聯運大通道打通

  在上屆哈洽會上,我省至東南沿海糧食運輸航線通航,有效解決我省商品糧外銷『瓶頸』問題,標志著這條我省唯一經水路『借船出海』的國際和國內貿易大通道打通。黑龍江江海聯運航線是我省經水路直接出海的唯一通道,是我省通往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各國及我國東南沿海各港口的國際和國內貿易大通道。哈爾濱人從哈洽會走到國外投資

  15年前,請人來投資;15年後,走出去投資。上屆哈洽會上,因為有了歷史上第一單『境外投資』合同,使其貿易平臺功能從此不再一頭兒沈。中國人一次性投資4億美金,開發蒙古國鐵礦床。填補空白的背後,彰顯的是城市經濟的壯大。更重要的是,消除空白預示哈洽會成為互換世界商機的新平臺。從易貨走向易智

  去年,哈洽會首次架構的智力交易平臺,將科技與市場完美嫁接。67項實驗室成果在洽談會上找到市場賣點。300多專家為本地企業號脈。哈洽會因此成為既能引資,又能引智的『多面手』。城市第三產業得到提昇

  15年間,拔地而起的賓館酒店達50多家;哈爾濱的商業,也由從前哈一百、秋林、同記等老三樣,發展到今天的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商業巨頭同城競技的態勢。哈洽會帶來了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同時需要與之匹配的服務業承載。就是在對哈洽會的磨合過程中,城市第三產業潛移默化地完成了提昇。道路建設翻了一番

  據不完全統計,15年來,我市道路建設翻了一番。哈爾濱因為哈洽會纔有了二環路,有了眾多讓人賞心悅目的景觀大道。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