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7日電 在自然界所有的動物中,人類最痛恨的莫過於狼。千百年來,佔據正統主導地位的鴻學巨儒,畏狼如虎、憎狼為災,漢文化中存在著太多對狼的誤解與偏見。在人類的字典裡,凡是與狼相關的都不是好詞: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狽為奸,一形容狼便是殘忍,貪婪……還有那些世代相傳的有關狼的故事:《小紅帽》中的狼外婆、《祝福》中吃掉阿毛的狼等等。盡管在這些人當中,只有極少數人見過狼,其中又只有極少數人和狼發生過衝突。傳統的觀念就這樣根深蒂固地形成了,世世代代地傳遞著,似乎沒有必要去考證或者修正。狼,真的這麼可惡嗎?
聽說阿城林場發現了狼蹤!記者第一感覺是『興奮』,平時只能在動物園和影視作品中纔能看到的狼,在哈爾濱的周邊竟然發現了它們的蹤跡,這不能不讓人高興。
封山造林野狼『作客』
為了保護天然林,阿城林場20年前就已開始封山造林,3年來人工造林達10萬畝,累計數量達到了前15年的總和,林區環境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據阿城市林業局局長杭文興介紹,林場的職工每年都要分幾批進山巡查,2004年開春之際,林場職工到下面巡查時,在中和林場和山河試驗林場分別發現了狼的蹤跡。另據,山河林場經理楊緒方、阿城林業局林業總站站長湯榮興和司機張師傅講,也在上述兩個林場中發現了遠方快速奔跑的孤狼……
據阿城林業局副局長姜希德介紹,前些年,村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不強,而且對野生動物的捕殺十分猖獗,甚至?子都已經消失了蹤跡,更別說狼了。而現在封山護林後,?子、山雞、野兔、飛龍隨處可見,還有梅花鹿、馬鹿、狐狸和白鶴等野生動物,甚至在哈阿高速公路上都可見到飛奔的野雞,近兩年狼也開始歸山了。
退耕還林找人說情
為進一步保護已取得的造林成果,阿城市實施了『退耕還林、封山造林和城市生態林建設工程』,並將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和當地農民的經濟利益結合起來,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鼓勵農民退耕還林。經過實地測算,為農民制定了旱田退耕還林每畝每年補貼120元;水田每畝每年補貼300元;菜田每畝每年補貼608元,而且一律補到25年後第二輪土地承包期結束。同時還享受林權歸個人和生態效益補助資金等優惠政策。所以農民從剛開始的不認識、不情願,到後來積極主動,甚至托人要求退耕還林。
善待動物與狼為『友』
阿城市林業局局長杭文興對記者說,林場的生態環境確實比以前好了,野生動物的種群也在不斷擴大,狼來了,這是好的預兆,關鍵是我們如何更好地給野生動物營造一個舒適、安逸的『家』,所以我們在加強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同時,還要更加愛護和保護這些人類的朋友。
據了解,狼的銳減時期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方面人類捕殺,另一方面山間植被被大規模破壞。加之人類進山頻率激增,使狼徹底失去了穩定的家園。狼的數量近年來有一定的增加,這雖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保護它們,這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人們長期的努力,看來保護人和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任重而道遠!
專家談狼
據世界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狼專家組唯一的中國代表博士生導師高中信介紹,狼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動物,在我國的歷史上,除了臺灣和海南以外,每個省份都有狼的分布,其中新疆、內蒙古等地最多,但後來狼的數量銳減。
狼喜食?子、鹿、野兔、山雞等,上世紀50年代,松花江兩岸都是草甸子、柳樹叢,隨處可見狼的蹤跡。
在我省,狼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完達山等地,而我市主要分布在通河縣,其次是阿城和尚志。
據高中信講,在哈爾濱地區,估計狼的總數能有五六十只,狼的活動能力很強,一夜能行200多裡地,阿城的狼可能是從別處跑來的。
狼在生態循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沒有狼,?子、山雞、野兔等野生動物便會肆無忌憚地大量繁殖,勢必對植被造成威脅。狼在一般情況下不會輕易攻擊人類,相反對它們有致命威脅的,恐怕就是我們人類。
另據介紹,近年有關研究狼的學術文章很多,讓人們更多地了解了狼的習性。比如狼在攻擊目標時的特點:一,不打無准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二,最佳時機出擊,保存實力,麻痺對方,並在其最不易跑動時,突然出擊,置對方於死地;三,最值得稱道的是戰斗中的團隊精神,協同作戰,甚至不惜為了勝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