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0日電 日前,由黑龍江團省委少年部和黑龍江省青少年研究所組成的調查組對黑龍江省33所小學發放5000份問卷調查顯示,現在的少年兒童比以往任何一代都重視個性發展,他們敢於特立獨行,但性格脆弱;缺乏關愛他人和感恩的情懷;自閉、焦慮的心理狀態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另外,對哈爾濱市中學生發放的1310份問卷反饋表明,昇學和就業壓力過大、青春期困惑、迷戀網絡影響心理健康的中學生佔相當大的比例。
缺少自信 常不快樂
『為什麼我沒有那些明星漂亮?』、『為什麼我的父母會這麼窮?』在調查中,因為感覺學習、交往、環境等壓力過大,22.1%的學生認為自己多數時間不快樂。自身狀況、學習成績、父母離異、家境貧困是缺乏自信的主要原因。『現在的孩子存在爭強好勝、自大自負的不良個性傾向,他們因一點點小事而斤斤計較,伴生出的自私狹隘和性格脆弱的性格不利於今後的情感成長。』省青少年心理救助中心主任張大生認為:『38%的學生認為自己缺點比較多,甚至5.8%的孩子感覺自己身上全是缺點的現象,實際上是一種心理行為問題。「激勵教育固然重要,但孩子也需要挫折教育來「補鈣」。』
不懂關愛 不懂感恩
一位下崗的母親省吃減用,兩個月的時間纔為兒子攢足了買一斤蝦的錢。可當母親看著兒子吃飽後,自己剛要准備吃一只嘗嘗時,兒子卻突然撥開母親的筷子說:『別動,這是我的。』
目前,一些孩子缺乏對愛的理解,缺乏感恩情懷的現象頗為明顯,甚至連一句『謝謝』都鮮見出口。調查顯示,31%的學生習慣並喜歡獨處,3%的學生一個朋友都沒有。很多缺乏交往,不懂得關愛的孩子更容易表現出少言、厭學、攻擊性強等行為,面對感人事跡和他人關愛的時候,想不起來感謝,常認為理所應當。
過早感受壓力
『上網、打球、看電視什麼都好,只要讓我別動書包。』調查中,69.9%的中學生不同程度感到學習壓力大,情緒經常處於緊張、郁悶之中。他們當中37.2%的人喜歡用網絡游戲來『調節大腦』和尋找刺激,47%的人承認網絡游戲已經影響著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因為情緒自控能力差,不少學生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產生過激言行,嚴重者甚至因心理問題而吸煙,酗酒、犯罪而自毀前程。
有關專家表示,現在心理行為問題已經成為影響青少年健康的強勢誘因,學習減壓、豐富交往、參加活動等方式固然重要,但家長、學校、社會應該努力優化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外界環境,讓孩子的心理發育得到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