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0日電 題:顆顆愛心助沙蘭走向重生--沙蘭重建紀實
6月10日,一場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降臨在黑龍江省寧安市沙蘭鎮。200年不遇的山洪和泥石流災害吞噬了百餘條生命,衝毀了成片的村莊、農田。災難發生後,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沙蘭鎮在艱難中走向重生。
"黨和政府會一直跟你們在一起"
6月10日13時,黑龍江省寧安市沙蘭鎮西北上游處急降40分鍾暴雨,降雨量達50多毫米,並迅速衝往下游沙蘭鎮。14時15分,洪水到達沙蘭鎮。由於沙蘭鎮地勢低窪,3000餘戶居民家中進水,沙蘭鎮中心小學352名學生和31名在校教師全都被困水中。發現險情後,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在沙蘭鎮搶險一線成立搶險救災指揮部,並立即動員市、縣兩級力量投入搶險救災,500多名部隊官兵、民兵緊急開赴現場,對救災區域反復進行拉網式排查……。
得知災情後,正在牡丹江開會的黑龍江省委書記宋法棠立即率人趕赴現場指揮救災工作。宋法棠強調,首要任務就是尋找幸存者和失蹤人員,救援受傷群眾,將傷亡降到最低點。省長張左己隨後也專程趕赴沙蘭災區,現場指揮救災和善後處理工作。副省長申立國代表省委省政府從災情發生之日,始終坐鎮一線指揮搶險救災。
沙蘭鎮災情牽動著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心,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雨季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安全工作,預防洪水和泥石流災害,對校捨特別是危房要進行安全檢查,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學校要加強對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值班制度等。國務委員陳至立代表黨中央、國務院率隊趕赴災區現場,慰問受災群眾,指導救災工作。陳至立對災民說:"黨和政府會一直跟你們在一起。你們要振作起來,重建家園。"
顆顆愛心匯集到捐款箱
為了失去家園的災民,為了失去孩子的家長,牡丹江市廣大機關、企事業單位的乾部、軍人、學校師生、個體私營業者……各界群眾紛紛行動起來,少則50元,多則上萬元、十餘萬元,顆顆愛心源源不斷地匯集到慈善捐款箱裡。
路偉,牡丹江一名餐館業主,聽說沙蘭災情後,他第一個拿著1000元錢來到牡丹江市民政局。家住柴河林業局的宋雪芹,雖說家裡是靠林業局劃給的幾畝地為生,日子過得挺緊巴,但聽說沙蘭災情後,她還是從柴河轉道牡丹江市趕到寧安市,把100元錢交給了寧安市委的人。她對記者說,大家都來伸把手,災區的人民就一定能夠渡過難關。
沙蘭鎮的洪水早已退去,但以沙蘭鎮為圓心的愛心圓圈卻在不斷擴大。伊春市長許兆軍表示,沙蘭鎮災區重建或維修房屋所用全部木材,伊春市都包了;哈爾濱市民捐助的100萬元;黑龍江省全省團員青年籌集的40萬元人民幣送到災區;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東北振興辦的乾部帶來了北京人民的慰問之情;上海煙草集團公司捐助的50萬元現金送到了寧安市救災扶貧基金會,莫斯科太陽公司總經理袁歆專程來到沙蘭鎮,向遇難者家屬提供救助……
洪水過後的短短六天時間裡,沙蘭災區共收到社會各界捐助資金800餘萬元,物資折合成人民幣80餘萬元。
伸把手,為了一個新沙蘭
一方有難、八方援助,自然災害讓260萬牡丹江人民心貼得更近,每個人都把自己看成抗洪鏈條上的一環。沙蘭洪災發生後,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一方面組織人員全力搶險救災,搜救失蹤人員;另一方面加大災後重建工作。解放軍戰士、各縣(市)區、各部門派出的突擊隊加入到浩浩蕩蕩的災後重建工作中來。
近百臺大型清除淤泥的機械開進沙蘭,包村的市縣領導,包戶的上萬名黨員、機關乾部和預備役官兵也進駐沙蘭。
隨著一車車淤泥被運走,一車車黃沙被運來,重建沙蘭的工作拉開了帷幕:修復的路面一米一米地在延伸,供水、供電恢復,鎮中心小學異地復課,救災種子發到災民手中,隨著正常生活秩序的恢復,沙蘭災民開始走出家門,走向農田,用汗水衝去洪災的陰霾。災民劉學文家炕上炕下全是淤泥,整整乾了兩天纔基本清除,面對院內半尺厚的淤泥,十分勞累的劉學文束手無策,這時,寧安市渤海鎮上京村24名農民兄弟自發地放下了農活,來到劉學文家裡。上京村村民朴龍吉坦言,"眼下正是農忙季節,家裡確實需要人,可都是農民兄弟,災情是最大的事,再忙也得過來為災區重建伸把手"。
16日,記者在沙蘭救災指揮部看到,牡丹江市政府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正忙著研究制定沙蘭鎮新區總體規劃,沙蘭鎮糧庫西牆到變電所左側已初步確定為新區選址地。按照這一新規劃,學校新居將於6月20日正式開工建設,學校和600多被淹的農戶在上凍前將遷入新區。
當洪水遠去,難愈的傷痛化為不懈的斗志,歷經磨難的沙蘭,將孕育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