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6月24日電 17日,哈爾濱市濱江道署文化歷史公園工程正式開工。23日,記者了解到,濱江道署不但是全國罕見的省級官衙遺址,其修復過程中較難尋找的二堂地基也已發現。8月31日,整個濱江道署公園開園納客。
道署省衙全國罕見
濱江道署是哈埠建治的標志,屬晚清官衙建築群。據負責修繕工作的北京文物古建公司一位劉姓工程師介紹,全國的古代建築雖然比較多,其中大部分都與宗教、園林、皇室和民居有關,而官衙建築保存得相當少。像濱江道署這樣的省衙在全國也不多見。
道署建築於1907年全部完工,四年後清王朝覆滅。通過對濱江道署的修繕,可以看出當時政府已經財力不濟。道署各建築外牆體采用傳統青磚搭砌,但內部卻是由紅磚建設。紅磚是西洋建築的材料,這在當時的官方建築中非常罕見。
地基尋到難點攻克
濱江道署規劃修復之初存在著一個難點,即由於時間的推移,湮沒在民居中的個別建築已發生變化。
主體建築中的二堂改變最大,原建築被扒除後建成了三層小樓。在扒掉小樓後,施工人員仔細尋找了一個月,卻沒有找到二堂的地基。
23日,正當記者向工程指揮人員了解情況時,一位施工負責人傳來喜訊:深挖之下,發現二堂地基遺址。據悉,二堂位置關系到整體布局,如果找不到原始地基的話,只能通過推斷來尋找位置、恢復建築,會出現與建築原貌的差異,投資千萬元的工程將留下遺憾。二堂地基的發現,使修復修繕工程再無大的障礙。
園內積水實行強排
記者從道外區建設局了解到,濱江道署文化歷史公園屬地勢下沈式公園,即道署遺址在地面以下一米半的位置,修復後的公園地面也要比園外地面低。
道署所在區域靠近江畔,地勢原本就低,以往居民區在雨天會出現內澇現象,但修復後的公園將不會出現這種局面。因為在修復工程之初,就在道署建築周邊建設了排水管網,這些管網可以確保園區內的積水及時外排。『不遇特大罕見的水情,公園內將不會出現積水現象。』一位施工人員說。
8月31日開園納客
據介紹,承接修復工程的技術工匠曾參加過北京故宮、永定門和皇城根公園的修繕,畫匠、石匠、木匠等都具有很高技藝。
為迎接9月初的哈埠百年慶典活動,園區內的102名工人每天工作到凌晨2時。道外區建設局一位領導說,公園建設面積2270平方米,整體修復工程同時進行,8月31日竣工。屆時,作為建治標志物,濱江道署將開園納客,並會在哈埠大型慶祝活動中盛妝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