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6月27日電 據生活報報道,『在哈爾濱市的幾家醫院裡,學生妹來墮胎的現象屢見不鮮』。其實,『學生妹』墮胎早就不是什麼新聞了,這樣的事情得不到真正的重視纔是新聞。
近年來,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出現前趨態勢,青春期年齡提前與生育年齡的普遍延遲,很多孩子在沒有准確掌握性知識的情況下,憑一顆『熱血湧動』的心,憑著對異性的愛慕,輕易地偷吃了禁果。
『學生妹』頻頻墮胎,首先為家長敲響了警鍾。許多孩子都感覺和父母無話可說,有些甚至不願與父母同桌吃飯。連起碼的交流都無法保證,又怎能期待我們的父母和子女談『情』說『性』呢?
其次該警醒的是我們的學校。當前,不少學校對學生的性教育一直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有些學校雖然開設了性知識教育方面的課程,但大多是應景之作。不少老師一接觸到性知識就讓學生自學,或改上其他課程。
還應該警醒的是我們的一些醫院。據報道,大部分過早發生性行為的『學生妹』對避孕知識知之甚少,對人工流產的危害也一無所知。而一些醫療機構為了創收,不惜花費巨資借助媒體大肆宣傳。他們在廣告中將人流『輕描淡寫』,做人流就仿佛吃感冒藥一樣。這樣的『誤導』,直接充當了青少年偷嘗禁果的『推動器』。
『學生妹』懷孕墮胎固然有錯,但畢竟只是一種懵懵懂懂的『越軌』行為,不應把她們列入『壞孩子』之列。有關部門應該理智科學地看待這一社會問題,給『學生妹』更多的寬容和更實際的幫助。這不僅是一種人文關懷,也是一種人道主義,更是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的具體體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哈醫大一院建立的哈市首家少女門診、哈爾濱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與解放軍211醫院共同成立的哈市少女懷孕求助熱線,無疑是一大好消息,值得贊許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