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7日電 林甸縣轄區面積3746平方公裡,25萬人口,而該縣的消防大隊在2002年至2005年只有兩臺消防車。2004年全縣共發生火災387起,有60起因無車輛而無法前去撲救。今年4月,消防部門終於盼來了縣政府貸款買來的兩輛消防車,但根據城市消防站消防車輛配備的最低標准,該縣還缺少一輛消防車,而且由於缺乏消防資金保障,車輛裝備維修問題還沒有解決。
60起火災無車輛撲救
21日,記者來到林甸縣消防大隊進行采訪。據該縣消防大隊教導員王錦研介紹,作為縣裡惟一的消防隊,他們肩負著縣城、8個鄉鎮和580個自然屯的滅火任務,最遠的村屯距離消防隊約有70公裡。2004年全縣共發生火災387起,有60起左右因在同一時間段數起火災並發而因無車輛沒法前去撲救,且火災多集中在村屯柴草垛上,最多一天發生六七起。而如此重的滅火任務,該縣消防大隊卻只能依靠兩輛消防車。每當有火警,隊裡一般只能派一輛消防車前去,留下一輛消防車隨時戰備。『路途遠、耗時長、無水源』成了消防隊的『老大難』問題。
民宅起火戰士急得落淚
采訪中,林甸消防大隊的官兵們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句話理解得再深刻不過了。2004年11月29日23時25分,林甸縣花園鄉永久一隊發生草垛連營起火,因火勢較大,他們接到報警後將兩輛消防車全部派到現場滅火。滅火戰斗從凌晨一直持續到第二日5時還未結束。就在火災撲救過程中,東興鄉義和二隊發生房屋火災,接警的戰士只好告訴村民先組織自救。7時許,已經戰斗了一夜的消防官兵從火場直接趕赴東興鄉義和二隊的起火現場,此時距離報警時間已經2個多小時,到達現場時起火居民家的房屋和牲畜幾乎都被大火吞噬了,看到姍姍來遲的消防官兵,農民們氣憤不已,一些戰士當場落淚了。
縣政府貸款買了兩輛消防車
回到消防隊,王錦研再次向林甸縣委縣政府打報告,一定得『弄』回幾輛消防車來。根據縣城標准消防站車輛的配備最低標准,大隊車輛總載水量應為20噸,執勤車輛總數不能低於5臺,而林甸消防大隊卻只有兩臺消防車,其中1號執勤車載水量為5.5噸,2號車載水量為1.8噸,車輛數和載水量不足已經使林甸縣的消防車輛裝備和執勤滅火能力降至全國的最低點。今年2月17日,王錦研再次向林甸縣委縣政府打報告,幾經周折,4月18日,林甸縣政府從銀行貸款近40萬元用於購買消防車。5月23日,消防車從山東駛回林甸縣,戰士們聽到消息後,冒著大雨一直等候在院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