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6月28日電 一位叫張世龍的留美博士曾在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現場興奮地講:『當年我就是讀到當時的黑龍江省省長現在的省委書記宋法棠致海外學人的一封公開信後,毅然奔赴黑龍江創業的。我至今還記得公開信中「又是一年芳草綠,更盼鴻雁展翅歸」的詩句。』
張世龍帶領團隊返回祖國,以『模擬信號、混合信號集成電路』項目為主導成立了哈爾濱聖邦微電子有限公司,設立自己的研發體系,進行集成電路產業化的建設,使中國的IC產業逐漸進入到以設計為主的高端領域。
今天的中國令世界刮目,經濟快速崛起,投資環境不斷改善,騰飛的心願牽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生把回國創業當成第一選擇。據不完全統計,1978年2000年,我省通過各種渠道共吸引歸國海外學人5000餘名。
乾一番事業是他們來黑龍江的理由
當留日近10年的博士李文哲決定回東北農業大學任教時,他總被人提問『為什麼回國』。『三室一廳的住房,幾萬幾十萬的年薪,都不是我看重的,如果單純講環境,留在國外好了。想乾一番事業纔是我回來的理由。』
如今『海歸派』回國更多看中的是能否創業,事實也證明了只有事業纔能吸引人纔。在我省,一個個頂尖技術完成,一項項重大難題被攻破……掌握了世界科學前沿知識、尖端技術的歸國留學生,正成為我省實現科技騰飛的骨乾。
據統計,近幾年回歸我省的近300名海外學人中碩士以上學位佔總人數的95%%以上,50%%具有博士學位。哈爾濱工業大學歷年來回校的512位海外學人中,研究生以上學歷就有489人,有博士學位的259人。
事業成為他們報效祖國的紐帶。這些海歸人纔中9人獲得國家青年傑出基金,5人獲得教育部『教學科研獎勵計劃』高校青年教師獎,15人入選國家『百萬人纔工程』,73人獲得政府特殊津貼,22人獲得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資助。
優良的環境留下了歸來的學子
黑龍江省各高校發揮優勢,把加強學科建設,構建人纔梯隊作為吸引海外人纔的一大亮點,一大批優秀的人纔聚集高校。據不完全統計,有近90%%的回省海外留學人員集中在各大專院校,僅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和哈爾濱醫科大學就集中了近1000名。
不僅高校敞開胸襟歡迎『海歸』,各留學生創業園和高科技園區也不斷完善服務體系,成為吸引海外人纔的一大基地。目前哈爾濱、大慶兩個國家級創業園,已吸引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等13個國家的140餘名留學人員,創辦高科技企業107家。在哈爾濱、大慶海外學人創業園,光電機一體化技術領域的水輪機葉片修復機器人;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模擬信號、混合信號集成電路、光電子元器件;生物工程領域的基因芯片、生物制藥等等一批高科技領域項目十分惹眼。這些項目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大,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國內處於先進水平以上,有近2/3的項目是從國外帶回來的,具有國際前沿水平。
創業熱情讓他們紮根黑土
在『海歸派』眼中,歸來的最大吸引力就是『創業』。如何創造寬松環境,充分發揮留學人員的創造潛能與創業激情,就成為上至政府,下至用人單位,方方面面共同謀劃的大事。
為鼓勵歸國留學人員報效祖國,省委書記宋法棠多次指出,要制定更加寬松優惠的政策,把吸引、用好海外人纔,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把海外學人創業洽談會辦成永不落幕的洽談會。
2002年至2004年,我省連續3年召開了海外學人創業洽談會。在2002年我省海外學人創業洽談會召開之際,宋法棠書記致信海外留學人員,情真意切地表達了黑龍江對人纔的渴望,感動了大批海外學子。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出臺後,張左己省長在2004年召開的海外學人網上洽談會上發表電視講話,介紹黑龍江的情況,對海外學子發出了誠摯的邀請。省人事廳、教育廳、科技廳、財政廳等有關部門結合我省實際,也相繼制定了一系列適合我省的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的政策措施。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各地市、各部門、各單位共出臺涉及海外學人的政策措施280多條。
省人事廳2000年2003年共爭取人事部資助項目80項,資助金額達280萬元。省教育廳每年設立專項資金200萬元,對海外學人與我省高校合作的科研項目予以資助,每年還拿出50萬元,資助來我省高校從事雙語教學的海外留學人員,目前共資助經費500萬元。省科技廳2003年為19位海外學人科研項目提供項目經費100萬元,今年的項目正在評審中。省財政廳2004年也拿出80萬元對留學人員科技項目進行資助。
帶著項目、帶著創業的激情、帶著報國的赤誠,海外學人踴躍還鄉;懷著對人纔的渴求和盡快與國際接軌的熱望,黑龍江省大開招賢之門。海外學人創業洽談會,在這雙向需求之間搭建著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