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30日電 日前,哈爾濱市企業調查隊對哈市已實施嫁接改造的98戶企業進行了調查,調查的結果有喜有懮,業內人士指出,對存在問題不能忽視。
現狀
到目前為止,哈爾濱市已有98家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與外商合作,建立中外合資合作企業106戶,投資總額達8億美元。其中,投資總額達到上千萬美元的有15家,百萬美元以上的有38家。合計注冊資本達4.6億美元。
目前,已經形成了四種嫁接改制的模式:一是多方入股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哈飛汽車股份公司由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深圳深航電子機械有限公司、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中國航空382有限公司(英國)等五家合資,注冊資本為1.2億美元;二是實行『股份制』。哈爾濱軸承總廠與香港新恆基公司雙方入股的嫁接改制;三是『特區式』,或為『一廠兩制』式。即拿出企業的一個車間嫁接改制,在企業中形成一個『特區』,實行『一廠兩制』。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與新加坡一家公司合資設立的哈爾濱東振鋁業有限公司、哈爾濱第一工具廠與德國普威特等離子真空技術有限公司合資設立了鍍膜有限公司。這種形式在哈市嫁接改制的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中佔據絕大多數;四是『股權轉讓型』。哈爾濱啤酒有限公司國有股份在香港股市上被美國AB公司以51億港元的高價全部買斷。
嫁接改造,給企業帶來生機和活力。但是也帶來相當多的問題。
問題
規摸上看,改制面仍然偏小,實行嫁接或改制所組建的外資企業106戶,僅佔全市外資企業10.8%%。從參與嫁接改制的外商投資企業結構看,多是國外中小型公司或個人,缺少有雄厚實力的跨國集團公司。
調查顯示,到目前為止,98戶企業中,有3戶嫁接式企業雙方基本沒有投入,形成『空殼』企業,有5戶企業投資雙方均少量投資,維持一般性生產,效益不顯著,對原有企業帶動性不大。
據介紹,這98戶企業大多是從事資金投入少、生產周期短、見效快的『速效』行業。在行業上呈現零星分布,沒有形成線形、沒有產生一定的轟動效應。從產品結構分析,嫁接企業產品多是利用原有企業的『拳頭』產品打天下,缺少技術名牌產品投產。有外商認准了哈爾濱東振鋁業有限公司技術力量與設備,看好鋁拉伸板,投資現匯80萬美元從事生產,而對企業日常管理、產品的開發研制並不參與,結果,企業的管理機制和生產水平並沒有大的提高。
建議
如何利用外資對哈市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嫁接改造,業內人士提出以下四點對策:一是要在引資嫁改的政策上更加靈活,在處理企業債務、安置富餘人員、資產評估、控股等方面都要結合哈市的實際情況。二是摸清哈市能夠進行嫁改的企業底數,制定詳盡的嫁改項目庫,給外商前來投資提供准確情況。三是要向國外一些大財團、大公司靠攏,把產業優勢、資源優勢與國外的資金、技術、市場和經營機制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產生更好的效益。四是切實改善投資環境。有專家建議,要從哈市實際出發,『硬件不足軟件補』、』政策不足服務補』,通過優質服務來彌補投資環境的不足,切實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環境。提高工作效率,在全市窗口單位全面推行首問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失職追究制、否定報備制、無償代辦制等六項制度,讓投資商從繁瑣的審批環節中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