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爾濱地鐵夢圓背後--立項一波三折 動情故事太多
2005-07-08 06:16:1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夏紅 王松岩 張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8日電 題:哈爾濱地鐵夢圓背後--立項一波三折動情故事太多

  哈爾濱市發改委主任陳瑞之:申報立項一波三折

  經過8個年頭『上下』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哈爾濱市軌道交通工程近期建設規劃終於獲得了國務院的批准。8年來一直參與地鐵籌建工作的哈爾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陳瑞之,向記者回顧了哈市地鐵工程申報立項一波三折的曲折歷程。

  1998年哈市成立地鐵辦,正式進行地鐵籌建工作,並向國家發改委申報建設地鐵項目工程。但沒想到哈市申報之後,當年全國所有的地鐵項目停止審批。

  至到2001年,國家發改委向國務院匯報了全國各城市申報建設地鐵項目情況,並於2002年國家發改委把擴建和新申報的城市名單重新分類,要求新申報的城市GDP在1000億元以上,財政收入超過100億元。哈市符合這些申報條件,所以又積極開始制作了地鐵近期10年和遠期10年的建設規劃。2003年哈爾濱向國家發改委申報了近期10年地鐵建設規劃,將用10年時間在哈市打造地鐵一號線和三號環線,全長45.53公裡,估算總投資163億元。當時國家發改委和『中諮公司』工作人員多次專程來哈市了解和考察軌道交通項目情況。

  正當全市人民滿懷信心地等待地鐵項目能得到國家審批之時,2004年4月11日,國務院召開了全國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由於當時經濟形勢過熱,所以國務院決定全國地鐵項目一律暫緩上報,哈市百姓的地鐵夢再次擱淺。經過一年的調整,國家經濟過熱現象得到一定的緩解。今年年初,《哈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上報到國家發改委,並於今年5月得到國家發改委的同意後,又上報到國務院,6月30日,國務院審批了哈爾濱地鐵工程近期10年規劃,至此哈市地鐵工程終於邁出了最為重要和艱難的一步。

  陳主任深有感觸地講,從1997年底他到哈市發改委工作以來,就一直奔走地鐵籌備工作,有時一年要往返北京30餘次。如果規劃需要調整時,他就得立即返回哈市,組織人力再次實地考察、調研,重新制定申報材料,規劃經過了多次反復修改,工作人員付出了大量的心血,8年的努力沒有白白付出,哈爾濱人的地鐵夢要圓了。

  第一地鐵記者陳偉民:讓哈爾濱人初識地鐵

  1993年,時任《東方晨報》(《黑龍江晨報》前身)記者的陳偉民采寫了一篇名為《哈爾濱,何時能圓地鐵夢》的文章,文章刊發後,在哈爾濱市民中掀起不小的波瀾。就是這篇文章和後來的系列報道,讓哈爾濱人初識了地鐵,從此對地鐵產生了美好的憧憬。

  12後的今天,當地鐵夢終於要變為現實時,陳偉民激動得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心情。

  陳偉民現在仍為新聞工作者,但談起地鐵時,他儼然是個交通專家。他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哈爾濱的公交業不太發達,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市民出行難問題凸顯出來。當時,他在大學學習新聞專業,對這個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一直關注著。

  1993年,他來到《東方晨報》工作,負責經濟方面的新聞報道。也就是這一年,哈爾濱為了緩解交通壓力,開始實施『8路5橋工程』。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哈爾濱大部分主乾街路幾乎全都封閉,這使市民的出行更加困難,幾乎成了一種負擔。在此間的采訪過程中,他得知哈爾濱市政府已經開始注意這個問題,並且已經成立了哈爾濱市輕軌(地鐵)籌備辦公室,設想用地鐵來緩解市民出行難的問題。

  『建設立體交通,解決哈爾濱交通難題,這是個好主意』,職業的敏感性促使他開始深入挖掘地鐵新聞。他經過進一步采訪了解到,哈爾濱地鐵工程已被納入國務院批准的《哈爾濱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這標志著哈爾濱市政府已經開始了地鐵建設的先期工作。

  由陳偉民采寫的題為《哈爾濱,何時能圓地鐵夢》的報道於1993年2月19日在《東方晨報》上刊發,這也是省城所有新聞媒體刊發的第一篇有關地鐵方面的報道。

  這篇文章像一枚重磅炸彈在市民中產生了極大反響,報社當天便接到了上百個市民諮詢電話——什麼是地鐵?地鐵安全嗎?地鐵何時能建成……一連串問題紛至沓來。

  面對市民對地鐵的陌生,報社再次策劃,將全國有關地鐵的資料搜集起來,並於4天後刊發了題為《地鐵駛入九三年》的文章。文章中,寫出了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城市的地鐵狀況,還舉了很多已建好的地鐵給市民帶來方便的例子,讓哈爾濱的市民從此對地鐵有了一種美好而強烈的憧憬。

  說起地鐵夢圓,陳偉民感慨萬千。他說,自從寫了第一篇關於地鐵的報道後,他就一直關注著全國有關地鐵的報道,看到一個又一個比哈爾濱籌備晚的城市都相繼建成了地鐵,他別提多著急了。如今,他日思夜想了10年的夢想終於要實現了,作為第一個報道地鐵的新聞記者,他自豪,更激動。

  地鐵籌備辦第一任主任魏學孔:臨終贈材料寄托地鐵情

  『如果老魏活著就好了』。聽說哈爾濱地鐵建設規劃已獲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地鐵籌備辦公室第一任主任魏學孔的老伴王玉琴眼睛濕潤了。王玉琴告訴記者,老魏生前曾留下遺言,一旦哈爾濱地鐵夢圓,一定要把他搜集的所有地鐵資料無償捐獻給有關部門,希望這些資料能對建設地鐵有所幫助。

  魏學孔在人生的最後20年中,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傾注到了哈爾濱地鐵籌備工作上。但令人遺憾的是,如今,哈爾濱的地鐵夢將要成真時,魏學孔卻帶著對地鐵的未了情於去年12月份永久地離開了人世。

  據王玉琴老人介紹,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哈市有關部門的領導找到魏學孔,說哈市計劃興建地鐵,想讓魏學孔負責這項工程的前期准備工作。當時年近六旬的魏學孔還在擔任哈市電車總公司經理,但一聽到『地鐵』兩個字,魏學孔的眼睛亮了。因為他已經注意這件事情很久了,他認為,地鐵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形象,特別是在哈爾濱這樣冬季特別寒冷的城市,地鐵更有利於市民出行。所以,他欣然承擔了這份艱巨的任務,從此他一手抓電車公司工作,一手籌備地鐵工作。

  擔任地鐵籌備辦主任後,魁梧的魏學孔開始日漸消瘦。因為籌備辦公室只有他一個人,他經常白天出去聯系相關部門,晚上回家寫材料。王玉琴老人回憶說,老魏經常一個人去北京、上海等一些有地鐵的城市學習,找一些相關專家幫助他分析哈爾濱建設地鐵的優勢,同時,還要去國家和市裡的相關部門跑立項。

  1990年,已經60歲的魏學孔到了離休的年齡,但因為他對地鐵籌備工作輕車熟路,他繼續擔任籌備委員會主任。從此,他把精力全部鋪在地鐵上。他每天都查閱大量資料,經常一個人出去學習,學習到外地的經驗後,整理成材料。同時,經常有一些國內外的地鐵專家和投資方來哈爾濱考察,他也要親自陪同。『7381』工程中建成的那十幾公裡的防空洞,老魏不知徒步走了多少遍,哪段有積水,哪段有裂痕他都了如指掌。

  『如果我能活到哈市地鐵通車那一天,坐著輪椅我也要去看一看地鐵』。魏學孔每每和老伴談起地鐵的事,總是這樣說。『能夠坐上哈爾濱自己的地鐵是老魏這一生最大的心願,可惜一生地鐵情未了。』,王玉琴老人說到這裡不禁潸然淚下。

  采訪結束時,王玉琴老人讓記者一定轉告相關部門,如果有需要,她會將家裡所有的地鐵資料全部捐獻出來,因為這是魏老臨終前留下的最後遺願。

  地鐵辦第一任主任王本然:報批材料10多公斤重

  哈爾濱市地鐵工程近期建設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准,哈爾濱人地鐵夢圓時,哈爾濱第一任地鐵辦主任王本然向記者道出了當時編制預可研報告時地鐵人付出的許多鮮為人知的艱辛。

  據王本然介紹,1998年,哈市就成立了軌道(地鐵)交通辦公室,該辦公室正式入駐人馬是在1999年末,當時僅有4名工作人員。王本然剛一上任沒幾天就接到了制訂地鐵項目申報材料的任務。當時地鐵對於整個哈爾濱來說,還是一個非常陌生的事物,根本找不到懂行的人,地鐵工程按什麼程序報批、需要什麼材料,一點頭緒都沒有。

  工作無從抓起,只好向兄弟城市學習。從2000年1月到3月,王本然同地鐵辦其他成員開始了到長春市『取經』的歷程,借鑒長春市地上輕軌項目申報材料的匯編,制定哈市地鐵工程的申報材料。3個月間,王本然和同事們有如蜜蜂采蜜一般,往往是一大早開車到達長春,學習了一點經驗、掌握了一定信息後,當天半夜就匆匆趕回哈爾濱組織實施和進行其他相關工作,吃飯睡覺都是在車中進行。

  2000年年初,感覺比往年都冷,而且雪下得特別大,哈市去往長春的路上經常是遍布冰雪,光滑異常。有一次他們夜間趕時間從長春回哈市,剛走了一半路程突然降起了鵝毛大雪,視線和路況極差。為了避免『半途而廢』,搶在大雪徹底封道前趕回哈爾濱,司機盡量加大油門,結果因為過於顛簸,車子在路上『摔倒』了,好在全車的人都早有准備,除了有一個人頭上磕出了大包外,其他人安然無恙,但也都驚出了一身冷汗。大家動手扶起車後,『一瘸一拐』地顛簸著跑了回來。

  2000年3月後,地鐵辦根據學習的經驗,開始大力著手報批材料的制訂。整個報批材料中共有8個大件,其中的地鐵一期工程預可研報告、網絡規劃研究報告、客流分析報告至關重要。而其中的客流分析報告的完成難度是最大的,客流調查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大量精力纔能准確地完成。2000年3月15日,幾千名建設部門職工和部分高中生組成了調查組,走上街頭,展開了為期一個月的地鐵工程客流調查行動。

  當時他們將哈市劃成220個『片』,每片又選出若個『點』,調查員就固定分布在每個點上,記錄客流情況。客流調查又要分為冬季客流調查和夏季客流調查。冬季客流調查異常艱苦,天寒地凍的時節,他們每天早上三點多起床,天還沒亮就得上崗,拿著調查表和筆,頂風冒雪仔細觀察人流變化,或是隨車進行客流記錄,直到22時所有末班公交車收車後他們纔能『下班』,回去『糊弄』一覺就又得出門。那一階段,他們晚上回來睡覺連夢都不做,常常感覺是頭剛沾到枕頭就又起來工作了。本需2年時間纔能完成的『三要件』,哈爾濱只用了7個月便大功告成。

  2000年10月21日,地鐵工程報批材料制定工作基本完成,『八大件』全部出爐。談到此處時,王本然顯得十分興奮。他說,8份材料全都厚得像小說,總共有10多公斤重。為了把制定報批材料工作完成的好消息在第一時間匯報給相關主管領導,他當時貼身抱著裝有『八大件』的皮包,隨同建委主任高迎祥驅車到處『追趕』在外忙碌、無法脫身的市裡領導。最後,他們終於在友誼宮會場『堵』到了市領導,並像擺地攤一樣將『八大件』一一展示出來……

  隨後,地鐵辦從北京『中諮公司』請來了多位有關專家,對報批材料逐個進行評估,根據專家意見對材料進行修整完善。在所有材料都通過評估後,他們將報批材料送到了國家發改委,正式進入哈爾濱地鐵工程建設項目的立項申請階段。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