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7月9日電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組織的"2005年黑龍江綠色使者夏令營"首發儀式今天在哈爾濱舉行,中國和俄羅斯的9個大學生隊伍將按計劃在黑龍江流域代表性地區開展活動。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俄羅斯遠東分會黑龍江流域項目顧問西蒙向記者介紹,本次以"攜手保護黑龍江綠色地帶"為主題的黑龍江綠色使者夏令營,邀請了中國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共9所高校的大學生對全球重要的生態區--黑龍江流域開展一系列的社會調查和宣傳教育活動。
本次夏令營作為WWF"黑龍江-獻給地球的禮物"系列活動之一,旨在呼吁中俄兩國流域內各級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加強合作,以推動實現更好的流域保護並分享在解決跨國界跨流域的環境問題上的經驗。
此前,世界自然基金會收到了來自中俄兩國大學生提交的15個方案。經過評審,共有9個優秀方案(3個來自俄羅斯)得到資助。來自中國的北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和俄羅斯的9支隊伍將考察黑龍江額爾古納河流域少數民族聚居區、紮龍濕地、興凱湖、長白山脈以及大、小興安嶺地區的濕地、林區和湖泊的生態環境。夏令營結束後,夏令營成員將於今年10月舉行跨國大學生交流活動。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林業項目主任朱春全博士對大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積極參與國際自然保護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說,"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是無國界的,希望能通過各方努力,建立起黑龍江綠色走廊帶"。
據介紹,黑龍江(俄方稱阿穆爾河)流域位於北溫帶和亞熱帶交匯處,森林、草原、沼澤濕地生態系統多樣性豐富。流域面積184萬平方公裡,其中中國部分為94萬平方公裡,被世界自然基金會確認為全球五大生態優先區之一,也是經科學論證為世界上生態特點和生物多樣性的代表地區。
黑龍江流域生態系統絕大部分還沒有遭受不可逆轉的人為的大破壞,但是生態資源枯竭、農業活動和污染加劇已構成非常嚴重的生態問題,區域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合理利用已經引起國際社會關注。
今年6月8日黑龍江省獲得了世界自然基金會頒發的"獻給地球的禮物"證書,以表彰其在黑龍江省保護工作中的突出貢獻。世界自然基金會將進一步支持黑龍江流域涉及的中國、俄羅斯、蒙古等國開展全流域生態功能改善,以形成黑龍江流域跨國界的"綠色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