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7月11日電 從800件古今藝術珍品登臺亮相的第一天起,哈爾濱的文化市場就被攪得滾燙。
9日8時40分,距離開拍還有20多分鍾,友誼宮國際會議中心就已買家雲集。9時整,東北地區首屆藝術品拍賣會准時開拍。隨著拍賣槌的起起落落,哈爾濱市文化市場繁榮、經濟實力雄厚的一個『音符』,已濃縮在這火熱的拍賣現場。
24次競價只為爭得一拍品
開拍不久,王雪濤的一幅《花鳥圖》第一次掀起了小高潮,拍賣師『起拍價100元』話音剛落,16號就高高舉起了號牌。幾乎同時,568號也舉牌競拍。二人都當仁不讓,不斷加價,經過近9次競價,最終568號以2700元拍到該畫。10多分鍾後,王雪濤的《花卉手卷》又引來了激烈的競拍。經過15次競價,從4000元起拍的該畫最終以6100元被拍走。顏伯龍的《花鳥四條屏》更是經過24次競價,纔塵埃落定。
10日,瓷器拍賣專場剛剛開始不久,3號拍品一個『青花百壽方形茶葉蓋罐』就成為諸多買家志在必得的熱門。3位買家輪番出價,『500』、『1000』、『1500』……競拍價格一路攀昇,最終在7500元停下了腳步。經過24次競價,536號終於獲得該拍品。
書畫拍賣中,標有李可染、李苦禪、張大千、齊白石、黃冑、石魯等中國書畫名家名字的作品不斷出現,令收藏界人士十分興奮。
和書畫、瓷器熱鬧的場面相比,9日下午進行的玉器、雜項拍賣冷清了許多。一些收藏人士介紹:本來在收藏界,收藏玉器、雜項的就不多,而黑龍江省收藏該類藝術品的更是相對較少。由於懂行的少,所以很少有人敢於出手競拍。另外,此次拍賣會上的這兩類藝術品多屬於一般收藏品,品相都不是特別突出,精品不多。
大買家數次高價爭拍珍品
在此次拍賣會上,『18號』、『68號』、『568號』、『218號』、『66號』、『88號』、『111號』、『555號』、『98號』等10多位大買家頻繁舉牌競拍。
其中,一些大買家專門盯准拍賣價格較高的拍品。在書畫拍賣中,『18』號以22萬元拍得了李可染的《井岡山主峰圖》,又以42萬元拍得趙之謙的《果蔬》、康有為的《書法冊頁》,並以1200萬元最終拍下本次拍賣會價格最高的書畫作品《元人輞川圖》。在瓷器拍賣中,『98號』、『111號』、『88號』則不斷在數萬元至幾十萬元相對價位較高的拍品上『較勁』。
和這些大買家相比,一些小買家則對價位較低的藝術品更感興趣。和這種兩頭熱的現象相比,一些起拍價格在萬元至數十萬元的拍賣品卻很少有人問津。
一擲千萬拍得《元人輞川圖》
書畫拍賣中,吳冠中的《春》和盛懋的《元人輞川圖》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雖然這兩幅作品起拍價很高,但預展期間,仍然被多位買家暗中看好。
拍賣《春》時,拍賣師『起價120萬』話音剛落,68號就舉牌將價加到了130萬,緊隨其後,18號出價140萬,緊接著『150萬』、『160萬』、『170萬』。幾位男士舉牌競爭正酣,突然一位女士舉牌出價200萬。全場嘩然。在拍賣師的一句『巾幗不讓須眉』中,該畫以200萬元成交。
《元人輞川圖》因起拍價高達千萬,多數買家都持觀望態度。拍賣師報出1200萬元的起拍價後,全場陷入沈寂。就在大家紛紛議論該畫可能流拍時,哈爾濱買家『18號』男士徐徐舉起號牌,以1200萬元拍得此畫。
傳世古玉曾被塵封在衣櫥裡
據介紹,這些拍品價值不菲,而人們為尋寶付出的艱辛有時要超過這些『寶貝』的價值。
拍賣會上起拍價值最高的『元代盛懋山水長卷』,曾從國內流到俄羅斯,哈爾濱市一位商人到俄做生意時偶然在一小市場發現此畫,買回收藏。後來這幅畫在古玩市場又三易其主最終被一買家相中並拿到北京鑒寶。中國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史樹青見此畫後沒說一個字,便提筆作跋《元人輞川圖》。
拍品中的『墨玉大碗』原主人當初並沒把此碗當成好東西,只用一張破報紙裹起來放到衣櫥裡塵封多年。後一位朋友發現此碗為整塊玉精雕而成,遂將此碗收藏。漢代『墨玉尊』是一位市民祖傳三代的傳家寶,其曾祖將此物從西安花高價買回收藏。『乾隆三希堂款龍鳳白玉盤』的收藏者七下江南購得此盤。此盤的由來有兩種傳說:一說是英法聯軍進京劫掠之物流到民間,另一說是溥儀從紫禁城逃亡時帶到東北。
哈古玩商會會長盛萬山委托拍賣的齊白石《草蟲圖》的由來,還隱含著一段珍貴的友情。據此次拍賣會首席拍賣師、黑龍江銀通拍賣行張海濤介紹,這幅白石老人90高齡的畫作原掛在白石老人孫子齊西來家的牆上。盛萬山與齊西來是摯友,齊西來見盛萬山對此畫情有獨鍾,遂親手從牆上摘下贈予摯友。
冰城是外國藝術精品『寶藏』
此次拍會上一些精美的外國藝術品格外搶眼,特別是日本、意大利、英國、俄羅斯的藝術精品,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較其他地區的拍賣會略勝一籌。據介紹,哈爾濱作為較早向遠東地區開放的城市,保留了大量的外國藝術品,這也是此次拍賣會的特點之一。
在眾多的外國藝術品中,一把意大利小提琴倍受青睞。這把意大利小提琴長58.5厘米,全部手工制作。據小提琴主人劉洪臣介紹,這把琴最特殊的地方是4個欽軸都由牛角制成。雖然該琴至少有200多歲的高齡,但至今仍然可以彈奏,且音質悅耳。據回憶,大約15年前,哈爾濱市歷史上第一個鋼琴調音師將這把琴以500元賣給了他。劉洪臣一直將小提琴視為珍寶。
『極品』在本次拍賣中流拍
有些藝術品在此次拍賣會上流拍,但這只能說明它們沒有遇到『伯樂』,並不能掩蓋其真實價值。
在雜項中流拍的1900年世界航海圖,是主人苗先生多年前在一個舊物市場上花幾十元錢買回家中的。一次偶然的機會,這件航海圖被苗先生的一位收藏家朋友發現,並鑒定為真品。據介紹,目前世界上現存由牛皮制作的地圖已極為稀少,僅大英博物館還有收藏。
在流拍的名家字畫中,黃冑的《狩獵圖》可謂珍品中的『極品』。此圖的主人曾將此圖帶到沈陽,找到國家級鑒寶大師楊仁凱鑒寶。楊老先生見到此圖後特別激動,立即題跋《黃冑狩獵圖妙品》。據介紹,楊老先生一生鑒寶題跋的名家字畫很多,但能題為『妙品』的只有少數幾幅。
哈市收藏愛好者已逾10萬餘
盛況空前的拍賣會結束了,也給哈爾濱市一直低迷的收藏文化市場帶來新的轉機。
據省收藏家協會秘書長、哈古玩城總經理辛百詳介紹,在哈爾濱市,不管是名家字畫還是古玩瓷器,今年都價格翻番,形成了繁榮的賣方市場。僅一對並不珍稀的民國撣瓶,價格就從幾年前的兩三千元增值到現在的兩三萬元。哈市收藏愛好者目前已達10萬餘人,古玩、字畫、瓷器、雜項的『大玩家』在哈已不下5000人。
收藏界有句名言:『亂世黃金,盛世收藏』。在收藏拉動哈爾濱市文化繁榮的背後,有著哈爾濱市經濟發展、綜合實力增強的強大支橕力。中國拍賣協會會長張延華就在本屆拍賣會欣然題詞『東北地區振興,中華文化繁榮』,個中『滋味』不言而喻。
●小資料
部分拍品作者簡介
盛懋字子昭,生卒不詳,約在至正年間(1341—1368)。浙江臨安人,元時移居嘉興魏塘鎮。其父盛洪亦為畫師。幼承家學,後又入師趙孟頫嫡傳弟子陳琳為師。畫作筆墨精致,構思奇巧。擅作山水、人物及花鳥,筆力精勁,境界深奇。
趙之謙(1829-1894)。浙江紹興人。書法初學顏真卿,後專意北碑,篆師鄭石如,能自成一家,尤以北碑寫行書為其特長。擅花果樹石畫。
王雪濤(1903.2.1—1982.11.24)原名庭鈞,號遲園,河北成安人。是近現代著名的花鳥畫家,對小寫意花鳥畫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