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企業的領頭雁--記黑河宋集屯煤礦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曹根深
2005-07-12 04:48: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隋洪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河宋集屯煤礦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曹根深

  東北網7月11日電題:企業的領頭雁--記黑河宋集屯煤礦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曹根深

  記者隋洪波

  2005年,黑河宋集屯煤炭資源接近枯竭,采礦區開始關閉。

  同年,經過多年開發建設的黑河三吉屯煤礦開始正式運行。

  三吉屯煤礦位於黑河市郊區。站在三吉屯露天煤礦開采區前,宋集屯煤礦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曹根深感慨頗多,『企業有了可持續發展開采的基礎,煤礦工人的生活纔能有所保障。』

  曾經被中煤企協授予全國煤炭工業優秀礦長、全國煤炭工業優秀經營者、第三屆全國煤礦十佳礦長的曹根深今年已經60歲了。這位1967年參加工作在西崗子煤礦做采礦工,1973年調入宋集屯煤礦有限責任公司,1992年出任董事長兼黨委書記的老人,憑借多年從事煤炭工作的經驗,大膽開拓、不斷創新、艱苦奮斗,改變了煤礦的面貌。在黑河宋集屯煤炭資源接近枯竭時候,尋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自籌資金,勘探開發了黑河三吉屯煤礦。2000年到2004年,企業共生產原煤2193.2萬噸,實現利潤2672.4萬元,上繳國家稅金2378.9萬元。

  抉擇

  1992年,曹根深出任宋集屯煤礦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他進行改革,實行股份制後又轉向民營化。企業經過改制已經取得了成效,但是隨著開采量的增加,煤炭資源逐年在減少、資源枯竭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擺在眼前。

黑河宋集屯煤炭采礦區關閉後引活水形成一個水庫
黑河三吉屯煤礦開始正式運行

  『這個時候,我有兩個選擇。』曹根深很坦率地說,『宋集屯煤礦的存儲開采一直可以延續到我退休,我可以不用負責任地很順利完成我自己的使命。但是,考慮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煤礦工人的生活保障,我決定自己多擔一些擔子,重新尋找新的煤炭資源開采點。』

  『在1995年,我們根據煤田走向,煤層傾角分布走向判斷三吉屯附近還應該有煤層。但是尋找新的煤炭資源開采點是要冒一定風險的,因為當時我們自籌87萬元資金請省煤田地質勘探隊進行勘探的。』曹根深回想著當時的情景,『煤田勘探一米需要300元,如果勘探不出來煤炭,那麼自籌的這些錢就算『打水飄』了;好在打第一個鑽口的時候,就傳來喜訊,在6米深處探出了8米厚的煤層。隨後在這裡陸續打了32個鑽口。』

  『你們看,眼前的這片煤炭采區就是後來勘探出來的三吉屯煤礦。它探明的儲量就有1900萬噸,另外露天煤礦有500萬噸。』曹根深回過頭,順手一指說。

  抬眼望去,近2平方公裡的采區已經形成規模。挖掘機,運輸車秩序井然地工作著。旁邊新建的職工宿捨也已經進入收尾工作。

  創業

  『其實,你們無法想象,這裡原來是一大片荒蕪人煙的大溝塘和沼澤地,根本就沒有路。』在一旁的副書記工會主席李希鮮接過話題這樣說。『在1995年探明儲量以後,我們在曹董事長的帶領下抽調了技術骨乾和部分職工。對這裡進行了開發了建設。』

  談到當年創業的艱苦情形,曹根深輕描淡寫地說,『當時,環境不是太好。我們就一起努力,48人用14天就鋪完了8公裡的道路。』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生活其實很艱苦。我記得當時是4月份,天氣還有點冷,三吉屯是一片大濕地,到處是「塔頭甸子」,我們就在那搭建了幾個帳篷,用鐵爐子生活取暖。』宋集屯采礦區副區長馬金明這樣描述當時的環境,『那個時候,草甸子中沒有可以飲用的水。我們只能等著從遠處拉來的水。天氣很冷,有的時候,我們就一口涼水一口冷饅頭地對付著吃點;空氣也很潮濕,睡覺的被子用手摸會感到一層濕濕的水氣。』

  黝黑臉龐、寫滿質朴的宋集屯采礦區區長蘇衍江這樣回憶當年參加建設的情景,『三吉屯道路泥濘,只有推土機纔能進來,當時這片草甸子上部分是水下半部分是還沒有解凍的土層,曹董事長帶領我們穿著水靴子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進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曹董事長帶領我們身先士卒,搭建帳篷、蓋板房,鼓勵我們,經過努力當年就形成了規模,做到了當年施工當年產煤,當年見效益。』

  開拓市場

  經過8年的開發建設,如今,宋集屯煤礦的生產中心已經轉移到了三吉屯采區。三吉屯采區也已經從年產20萬噸的露天煤礦采區發展成了年產近60萬噸的煤礦采區。

  有了持續產量的保障,市場銷售又成了一個主要問題。

  對於如何開拓市場,60歲的曹根深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我們堅持3個原則,主動推銷,質量第一,誠信為本。』

  曹根深為了擴大市場銷售,多次帶隊前往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等地,經過努力滿足用戶不同的要求,籌集資金簽訂合同;同時組織運力、協調運輸環節中的問題,開拓了原煤外銷的市場。同時,公司投資200萬元購買了原煤破碎設備以及篩選設備,減少了原煤的含矸率,提高了原煤的質量。本著誠信為本的原則,他們一直與客戶保持良好的關系和緊密的聯系。2001年以來,共計外銷原煤63.4萬噸,不但打開了原煤的銷路,擴大了銷售量,同時還增強了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市場打來了,企業職工也獲得了收益。職工的心是企業的根,從采煤工成長為礦乾部一直到董事長的曹根深在開采新礦源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努力開拓市場的同時,心裡牽掛的還是礦工的生活。如今,企業職工的人均年收入達到12000元,80%的煤礦職工都居住在了黑河市區,有通勤車接送他們到煤礦區來工作,提高了職工的生活質量。

  『能讓企業能更好地發展,能使職工的生活有更好的保障,做到這一點,我就是退休也心安了。』撫摩自己已經花白的頭發,60歲的曹根深這樣謙虛地評價著自己。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