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一年交易額達2個億 大慶舊貨流通形成產業
2005-07-13 15:01:2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任志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3日電 在大慶,成百上千的進城農民推著手推車,走街串巷收舊貨,竟然推動了一個舊貨流通的產業,創造了『三個2』的創業奇跡———20多家舊貨市場遍布大慶城區,年交易額多達2億元,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剩餘勞動力2萬多人。

  據大慶市商務局市場建設科科長陳萬裡介紹,大慶舊貨產業的特點是『起步晚,發展快』。以前,遍布民間的地攤式舊貨交易,屬於『小打小鬧』,還談不上產業。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大慶華旺經貿公司利用本單位閑置的場地,辦起了大慶第一家舊貨交易市場。從此,大慶的舊貨交易迅速向以大型交易市場為中心的產業化發展。薩大路、林甸縣、大同區的綜合舊物市場,以及萬寶廢舊金屬市場、會戰大街二手手機市場、舊機動車市場,構成了『專業』與『綜合』兼備的舊貨交易市場格局,交易輻射東北三省。尤其令大慶人驕傲的是,薩大路舊貨市場以其年交易額上億元,雄踞東北地區『龍頭老大』的寶座。

  據介紹,從事舊貨交易行當的,多是城鎮下崗職工和離鄉創業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薩大路舊貨綜合市場有業戶100餘家,從業人員3000餘人,其中的80%是來自大慶周邊縣區的下工職工和農民。舊貨市場的存在為缺少專業技能又願意吃苦耐勞的下崗職工和農民提供了大平臺。這些人為大慶這座工業城市,創造了『變無用為有用』的事業,讓城市居民家裡的小物件、破爛貨,再生出2億元的價值。

  作為石油石化產業基地和新興的現代城市,大慶為舊貨市場的存在和發展提供了舞臺。據測算,隨著數字電視的開播,彩電更新換代已經進入『快車道』。手機、電腦等家用電器的淘汰速度也開始加快。房地產業的持續火爆,將喜遷新居家庭中的大量舊貨推向市場。

  然而,舊貨交易的不規范性,也遲滯了它的發展。陳萬裡說,目前大慶的舊貨交易,屬於私下自願方式,買主壓低價格或賣主哄抬價格的行為時有發生,難以達到公平交易。針對這種情況,大慶目前已著手推行『鑒定估價師』職業資格制,讓估價師為舊貨交易提供參考價格,規范交易行為,以促進舊貨產業的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