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3日電 社區作為現代城市社會的基本單元,體現著社會進步和國家現代化的程度,濃縮了社會諸多方面的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我們要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按照黨中央確定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總體格局的要求,把黑龍江建設成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龍江』,就要抓住加強社區建設這個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和重要切入點,努力建設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黑龍江省社區建設自2001年全面推開。廣大社區乾部在條件差、待遇低、任務重的情況下,憑著一種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無私奉獻,勤奮工作,以可歌可頌的頑強奮進、艱苦創業精神,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目前全省社區組織基本健全,社區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社區功能逐步增強,對加強城市基層社會管理、促進政府職能轉變、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構建『和諧龍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基礎作用。但是,由於黑龍江省城市化程度低、經濟實力弱,黑龍江省社區建設依然存在著投入不足,基礎建設薄弱;體制不順,自治功能難以發揮;主體參與熱情不高,社區資源未能充分有效利用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必須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的客觀要求,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推進機制,努力把我省社區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全面加強黑龍江省社區建設的總體思路應該是,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針,確立『一個宗旨』,遵循『四個原則』,突破『三個難點』,理順『四個關系』,實現『三個促進』,用改革創新的思路謀劃和推進社區建設,高標准地建設社區、高水平地整合社區、高質量地服務社區、高效能地經營社區,努力建設管理有序、文明祥和、富有特色、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新型社區,為構建『和諧龍江』奠定堅實的基礎。
確定『一個宗旨』,即確立『社區以人為本,民以社區為家』的宗旨;遵循『四條原則』,即善於用改革和發展的思路來加強社區建設,善於運用行政和市場兩種手段來整合社區資源,善於推進社區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善於發揮居民自治組織的作用、協商搞好社區建設;突破『三個難點』,即突破社區建設保障措施不到位,社區領導、管理和服務體制不理順、行政指導職能與居民自治行為分不清三個難點;理順『四個關系』,即理順城區、部門與社區自治組織的關系、社區黨組織與社區居委會的關系、社區居委會與駐區單位的關系、社區居委會與物業管理組織的關系;實現『三個促進』,即促進社區居民生活環境改善、生活水平和質量提高;促進安定團結和社會穩定,理順群眾情緒,化解社會矛盾,協調好各方關系;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要有針對性地解決全黨、全社會的認識問題,在全省形成圍繞構建和諧龍江加強社區建設的思想共識、精神狀態和輿論氛圍,把社區建設與加快經濟發展統一加以科學謀劃,充分發揮社區在交流信息、促進就業、優化投資環境等方面對經濟發展的獨特促進作用。各級黨委、政府把社區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總體規劃;列為各級黨政班子年度重點工作目標加以推進;作為黨政領導乾部的工作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進行評估。廣大社區群眾要把參與社區活動作為全面提高生活質量、促進身心健康、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以社區為家,積極地支持和投身參與社區建設。
要善於運用行政和市場兩種手段整合社區資源,建立起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格局,加快推進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政府的公共財政支出要加大對社區基礎建設的投入力度,及時足額提供社區的基礎建設和管理經費。鼓勵和支持駐社區的單位熱心奉獻,出錢出物支持和參與共駐共建活動,向區內居民開放自用設施,實行資源共享。社區可以組織社區居民義務勞動來解決植樹綠化、廣場建設、環境美化等問題。可以通過出售社區設施的冠名權,解決用於社區建設的專項資金,加快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形成政府自覺投、群眾自願集、商家主動捐,齊心協力建設家園的局面。
要著眼於滿足不同層次居民的多樣化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斷增強社區服務功能。要承接政府職能轉變和剝離企業辦社會的體制創新要求,強化社區面向全體居民的公共服務功能。從社區居民的實際需要和承受能力出發,以解決居民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創造性地搞好社區服務。面向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救助性的生活福利和社會保障,堅持不懈地開展社區公益服務,滿足日益富裕起來的高消費人群的個性化需求,拓展社區商業服務領域,加快發展社區的服務產業。
要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解決好社區建設中遇到的新問題。理順政府、社區與居民間的關系,依法規范社區的管理體制,充分發揮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的作用。既要充分發揮政府在社區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又要切實尊重和不斷擴大居民群眾對社區基層事務的政治參與,既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又支持居民群眾自治組織充分行使權利。在把工作重心、服務方向、部分工作職能和管理權力逐步下移至社區的過程中,要遵循『人隨事轉、權隨責走、費隨事移』的原則。
要富有遠見地解決人纔問題,滿足社區功能不斷拓展和完善對人纔的需求。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社區人纔成長、選拔機制,既放寬視野,又眼睛向內;既廣招賢纔,又就地取纔。可以聘用大專畢業學生到社區從事管理工作,也可以選派後備乾部到社區接受實踐的鍛煉和考驗,實現社區乾部的年輕化、知識化。要在人纔培訓上立足長遠、肯下本錢。要把社區人纔特別是社區管理乾部隊伍建設納入人纔發展規劃和乾部培養計劃加以統籌安排。
要努力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制定出臺優惠政策支持社區服務、鼓勵社區就業。要將現有的各單項政策文件整合起來,使其統一配套,以保證社區建設各項工作的全面協調進行。逐步形成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加強社區建設的政策支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