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18日電 題:循環經濟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走向『綠色振興』
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進程中,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破壞有限的資源為代價,正在成為東北地區越來越多的乾部群眾的共識。循環經濟在振興過程中已經顯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推動老工業基地走上一條綠色的振興之路。
企業:從『大排污』到『細算賬』
東北三省曾被稱為『新中國工業搖籃』,東北三省在為新中國工業化進程提供動力的同時,三省的大氣、水和生態環境也遭到了嚴重污染。在老工業基地的轉型中,東北地區一些企業逐漸認識到『資源-產品-廢棄物』傳統發展模式的嚴重危害,逐步轉向『資源-產品-資源』的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
黑龍江省肇東華潤酒精有限公司前幾年在生產過程中排放污水,污染了附近的肇蘭河,企業不得不交納了一筆數額不小的罰款,承擔起不當排污帶來的經濟損失。如今,他們下大力氣進行污水治理,污水回收提純後再利用,不僅免去了污水投放的尷尬,企業也由此獲得了新的可利用的能源——清潔水。這個項目使企業年節水600萬噸,節煤10萬多噸,新增利潤近900萬元。
在吉林省,通化鋼鐵集團公司按照『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環經濟理念,對生產排出的大量廢渣進行提煉、磁選、加工、利用,選出含鐵料,再將其返回到生產流程中循環利用。僅此一項,即可年創效益1400萬元。公司領導告訴記者,統籌考慮生態承載能力和環境承受能力,是企業發展的前提。把工業廢棄物的回收利用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會使公司持久發展。
行業:清潔生產持續使用
石油開采過程中要產生大量的采油污水,而石油從地下抽取後,還需回注大量清水來保持地層壓力。十多年前,大慶油田總是把采油污水排掉,再買入大量的清水回注地下。如今,大慶油田興建了多個污水處理廠,把采油污水淨化後,重新回注地下。節約了水資源,避免了環境污染,也節省了大量資金。在水的循環利用中嘗到甜頭的大慶人,把目光放在了更有價值的石化資源的綜合利用上,現在,大慶生態工業園區應運而生。
長期被當作生態負擔的煤矸石,如今成了阜新電力工業發展不可缺少的原材料。記者7月初在阜新采訪時了解到,阜新煤矸石熱電廠二期工程明年建成後,每年消耗煤矸石將近120萬噸。此外,在建的阜新清河門煤矸石金山熱電廠建成後,每年將消耗煤矸石300多萬噸。與阜新一樣,撫順、雙鴨山、七臺河等很多東北煤炭城市都『打』起了煤矸石的主意,一望無際的矸石山開始變廢為寶,『丑小鴨』真的成了『白天鵝』。
現在,遼寧省600家重點污染企業已經完成清潔生產審核,創建了20個工業廢水『零排放』企業。清潔生產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2000年到2005年,遼寧省年均節能量超過4%,主要工業產品單位能耗及物質消耗下降幅度達到近6%,全省年均節水量達2.5億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率由69%提高到88%。
遼寧省經委副主任楊錫懷說,循環經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只有將循環經濟發展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在各個行業都形成發展循環經濟的良好局面,纔能真正實現老工業基地的『高起點開局,跨越式發展』。
城市:從資源『單向消耗』到『循環利用』
城市是資源集中消耗最大的地方,更是廢棄物集中產生的地區。東北三省在實現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同時,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建設循環型城市。
如今,遼寧省已經建設的25座污水處理廠中,有10座污水處理廠建設了中水回用系統,實際日處理中水40多萬噸,主要用於工業、城市河道景觀和綠化用水。海濱城市大連更是完善了城市生活垃圾回收體系,城市垃圾分類回收率已經達到了60%。
沈陽市斥資1.2億元人民幣修建的東北首個垃圾發電廠年內即將動工,將最終用城市垃圾解決10萬戶沈陽居民家庭的用電,緩解沈陽市每天產生的4000噸城市垃圾對環境的影響。與此同時,長春市也不甘落後,市長祝業精表示,長春市政府將加大城市污水處理,大力建設垃圾處理廠、糞便處理廠等減少長春市的污染。
以企業為單元,建立『點』上的小循環;以行業為單元,建立『線』上的中循環;以城市為單元,建立『面』上的大循環。目前東北三省正在逐步建立廢家電、廢電腦、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包裝物、廢電池、廢橡膠、報廢汽車等各種廢棄舊物資的回收利用系統,提高社會再生資源利用率,促進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