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7月19日電 由社會各界捐資成立的呼蘭濟困助學基金會,9年來已動用基金百餘萬元,幫助582名考上大學但家境貧寒的學子圓了大學夢。
呼蘭區(原呼蘭縣)是一個農業大區,轄區農業人口佔絕大多數。在該區幾乎每年都有不少參加高考的高中畢業生,雖然考上了大學,卻因為家庭貧困而無法入學,需要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捐助。1996年,呼蘭教育局向社會各界發出倡議,希望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奉獻愛心,成立一個濟困助學基金會,幫助考上大學的貧困學生『圓夢』。倡議發出後,曾投資80萬元為康金鎮雙合村建起全省一流希望小學、捐資助學百餘萬元的建築公司老板徐加野,率先捐款20萬元,楊力、張樹江兩位企業家捐資30萬元,社會各界群眾、機關黨員、乾部也紛紛獻出愛心,基金會成立當天即收到社會各界捐款72.21萬元。
當年,方保榮、張宇、王福等3名貧困學生均以600多分的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可在他們眼裡無異於天文數字的高昂學費,使幾家人愁眉不展。為了籌措學費,這幾名學生在考前就到縣城裡打工,考試後又到磚廠去起釘子、乾零活,在村裡挖溝。但這些都無異於杯水車薪。就在他們四處『抬錢』、向親朋好友借錢的時候,學校通知他們縣裡有了省內第一個濟困助學基金會,如果家庭困難,入學學費籌措不上,可以向基金會申請資助。那一年,該地區共有29名考上大學的貧困學子符合資助條件,拿著基金會的『善款』歡歡喜喜地步入了大學校門。
據基金會王亞君介紹,從基金會成立至今9年的時間,每年申請助學基金的學生都有百餘人。基金會工作人員經過逐家逐戶走訪核實,目前已有582名符合基金會資助條件的貧困學生得到資助,其中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貧困學生就有十幾人,總資助金額達107.5萬元。目前,部分學生已經畢業步入工作崗位,方保榮、田志龍等學生開始『反哺』基金會。方保榮找到工作後,給基金會寄來了1000元捐款,考入武漢交通科技大學的田志龍,大學畢業後也給基金會郵來了500元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