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9日電 一次由省地方石油協會主辦的研討會吸引了眾多人士的目光。臺上就座的既有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的官員,也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的專家。臺下則端坐著來自省內外的民營油企負責人。他們試圖為石油業的流通體制改革『號脈』。
民營油企夾縫中學會生存之道
最先在主席臺上致辭的省石油協會會長趙友山嗓音有些沙啞。人們頗為理解地認為他是為這次會議忙碌的。知情的人更加嘆服的是他那充滿酸甜苦辣的6年奔波之旅:從1999年到2005年,在黑龍江和北京之間往返奔波,為東北三省的民營油企爭取平等地位盡心竭力。
現行的石油業流通體制,基本上是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壟斷,油源、煉制、銷售,由兩大集團掌控,民營個體煉制、經營油品的企業在夾縫中生存。記者在此次研討會的厚厚一沓材料中發現一封信:『牡丹江市社會、民營加油站的心聲』。上寫:『牡丹江市石油批發企業只有中石油牡丹江市銷售分公司一家,下屬26個加油站都享受著中石油的優惠政策;但社會民營加油站25家,則與中石油所屬的加油站不享受一樣的待遇……要想經營柴汽油,就得倒掛,零售價進,零售價賣,倒掛運費、人工、水電費。為保證老用戶有油可加,我們都在虧本運作……』
知情人透露,這只是民營油企經歷中的冰山一角。在這方面,趙友山最有發言權。1999年春,國家整頓成品油市場經營秩序,當時,我省2000多家地方石油成品油經營企業處於關停狀態,近25億元資產被迫閑置,4萬多職工落到無飯可吃的境地。情急之下,趙友山與其他幾家民企老板站出來倡議組建黑龍江石油協會,通過正常渠道反映情況,解決問題。在困境中走出來的石油協會由此成為企業發展的代言人。
幾年來,協會共獲得國家領導及部委領導的批示達20次之多。民營油企就這樣在一份份批示中艱難長大。協會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和認同:2003年底,原省經貿委、省編制辦和省民政廳聯合下發通知,賦予黑龍江省地方石油協會12項職能,包括開展行業、地區經濟發展調查研究,提出有關經濟政策和立法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制定並監督執行行規、行約,規范行業行為,協調同行價格爭議,維護公平競爭;負責行業生產、經營資質論證及許可證發放的前期論證工作,參與資格審查;負責加油站建設的前期論證工作等等。
民營油企成長悲喜錄
據了解,民營油企是在嚴酷的政策環境下,通過各種方式包括拉關系,摸索出他們曲折的成長道路。1994年,國家放松成品油批發市場准入限制,到1998年以前,中國成品油煉制、批發零售市場幾乎處在自由競爭的狀態。
那也是讓趙友山最難忘的美好時光。他在1993年成立龍慶公司,到1997年,已經擁有7座加油站和兩座合計容量5萬噸的油庫,年銷售成品油30多萬噸。每噸僅批發利潤就有幾百元。當時以龍慶為代表的黑龍江民營企業,成品油年銷售量超過40萬噸,而石油系統的黑龍江省公司,纔不過4萬噸。
但是不久以後,風雲突變。
199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經貿委等八部門的38號文,規定兩大集團之外,不允許獨立的成品油批發企業存在。
2001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經貿委等五部門『關於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成品油市場秩序的意見』,重申了兩大集團的批發專營權———成品油由石油集團、石化集團集中批發,並進一步賦予兩大集團以零售專營權———各地區新建的加油站,統一由石油集團、石化集團全資或控股建設。
這兩份文件被認為是徹底改變了中國成品油批發零售市場的生態,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自此變成雙寡頭壟斷的市場。
政策變化之後,趙友山的龍慶公司貌似幸運,實則悲慘。在他的一次次上訪呼吁後,龍慶等38家東北成品油批發企業先後重獲批發權,這讓那些沒有批發權的民企羡慕不已。但是趙友山很快失望了,控制油源和定價權的兩大集團略施手腕,就在價格上讓他們無利可圖。趙友山講,當初的38家企業,現在多半歇業。龍慶公司慘淡經營,通過種種方式,總算維持下來。天發被取消批發權後,他們投巨資修建的油庫成了擺設———不能合法使用。但在若乾輪的申請之後,去年10月,他們重獲批發權。他們的批發權名義上和東北那些企業的一樣,但實質上含金量要高許多,因為他們和中石油的關系更協調。
但是不容忽略的是,大多數民營成品油批發企業死掉了,許多加油站也賣掉了。
民營油企未來是坦途?
令人尋味的是,趙友山的辛苦正在澆灌出美麗的花兒。研討會上,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曹玉書透露,石油業流通體制改革勢在必行。『國家有關部門正在深入研究,精心論證。』
正如曹玉書所言,石油業流通體制改革既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任務,也是兌現加入世貿承諾,適應對外開放的必然選擇,更是調動各方面發展積極性,解決石油供給問題的客觀需要。但石油業事關大局,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要積極穩妥,分步推進。
與會的商務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打破石油壟斷是必走的一步棋,但還是不能心太急。』建立公平的市場准入制度,形成完善的石油價格機制,理順政府、兩大石油集團和其他企業的關系,諸如此類問題,還需要慢慢解決。
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馬佔平更是充滿信心地表示:『成品油批發領域的開放已為期不遠。』對於民營油企,其真正的希望則在於加強橫向聯合,共同做大做強;規范經營行為,提高企業素質;反映企業呼聲,把握發展方向。
省地方石油協會的代表則認為,石油業流通體制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宜先試點,後推廣。這位代表對我省試點的有利條件津津樂道:一是我省具有地緣優勢,與俄羅斯西伯利亞毗鄰,西伯利亞石油天然氣儲量極為豐富,有利於進口原油和成品油,而且運程短,速度快。二是我省經營油品的各種所有制經濟成份的企業比較全面,既有兩大集團的企業,也有地方國營企業,還有民營企業。這些企業大多具備很強的實力,既能儲存還能煉制,有利於取得典型經驗。
今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乾意見》。《意見》放寬了非公有制經濟的市場准入,允許和鼓勵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一條條政策擲地有聲,為打破壟斷添加了催化劑。民營油企真正自由馳騁於石油市場的日子也許為時不遠了。
新聞背景
深化石油業流通體制改革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也是加入世貿組織與國際接軌的客觀要求。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承諾,成品油零售市場及成品油批發市場將相繼對外開放。面對這一嚴肅的承諾和嚴峻的形勢,深化石油業流通體制改革與發展勢在必行。9日,黑龍江省石油業流通體制改革與發展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