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0日電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數畢業生對待就業問題都能正確地認識,調整心態,適當降低自己的就業期待值。然而,也有一部分畢業生只盯著發達地區、大城市、大企業、高收入,有的人甚至一開始就定下『非高薪不乾,非大企業不進,非省會城市不去』的目標。一位高校負責就業的同志說,他們學校個別畢業生,畢業一年了之所以還未工作,就是他想到南方的大公司就業,南方現在不需要這類專業人纔,而同時我省的哈電站集團等大企業卻急需這類人纔,可他就是不去。嫌待遇低,工資少,與在南方工作的師哥、師姐們比差距太大。
周小姐已畢業兩年了,學的是財會專業,目前社會上對這個專業的人纔需求相對飽和,她的許多同學目前都在服務行業當收銀員,她也曾應聘到某大酒店當收銀員,酒店規定收銀員不能坐著,要站立工作,從小被父母寵壞的她,認為這太不人性了,當天下午就受不了了,把酒店給『炒』了。面對日益競爭的環境,她至今也不急著出去找工作,說要工作也得找個文職什麼的纔行。
李慶江說,他的同學中也有四五個家庭環境好、自我感覺優越的現在還未就業。實際上,社會上特別是南方,很需要我們這個專業的人纔,關鍵是他們吃不了苦,也放不下架子,不想與我們一樣從底層做起。坐在家裡,他們與我們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不了解社會發展,他們的競爭能力也會越來越弱,今後社會是適者生存。
省教育廳學生處張明華副處長說,目前確實有些畢業生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在擇業時貪圖安逸,不能將自己所學、自己的發展與社會的需要和國家的利益相結合。這也說明了這一代學生中存在著缺乏社會責任感、逃避家庭責任的性格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