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0日電 聽往屆畢業生故事看應屆畢業生就業誤區
李慶江:畢業一年,當上設計室負責人
李慶江是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環境藝術專業2004級畢業生,在校時是班長,目前就職於黑龍江佰億建築裝飾工程設計公司。雖然剛到公司工作只一年,現在的他已經當上了公司設計室的負責人。
據學校介紹,畢業時李慶江曾與哈市一事業單位簽約。這是一份相當穩定的工作,但他卻放棄了,選擇了靈活就業。
記者聯系上他時,他正在外地聯系業務。他在電話中說,實事求是地講,學藝術專業的人個性、獨立性都很強,更喜歡一些帶有挑戰性的生活和工作。全班39個同學,有20多個都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大連等地一些公司工作。由於所學專業省內需求不是很大,大都選擇了靈活就業。
李慶江對自己目前工作十分滿意:『現在我已參與或獨立設計了很多項目。例如,哈市黃河路景觀設計是我和老師一起完成的,哈市香坊農場場區規劃、大慶華誼農工商廠區總規劃的設計都是我獨立完成的。同時我還負責與客戶聯系溝通,及時掌握客戶的需要,把設計思想反饋給同事們,指導他們設計。』
『想一想當初一畢業,我如果到那家事業單位乾,一年下來也就是跑跑腿,做些別人不願意乾的工作,你最年輕嘛。再說工作一穩定,人就會產生惰性。學我們這行的專業性很強,時代性強,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很快。如果長時間學非所用,自己的專業特長肯定會受影響。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一個人不可能一生只在一個單位工作,早投入競爭的環境,就可以早適應社會的發展,今後一個人的能力纔是擇業最重要的法碼。』記者問他是否有自己創業的想法,他說創業需要經驗和資金。現在的畢業生應該現實一些,找一份自己適合的工作,給別人打工,多磨練一下,從基層做起,今後纔會有發展。
陳艷剛:岷山腳下,找到自己價值所在
陳艷剛,2003年畢業於哈爾濱理工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同年6月報名參加由團中央等四部委共同組織實施的『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目前在甘肅省岷縣團委服務。記者電話采訪他時得知,在今年陝西省公務員考試中,他已收到了該省省委組織部的錄用通知書。但是他決定不去了,因為想繼續留在甘肅。哈理工大學團委副書記說:『他現在的選擇或許與他當初放棄了到中國光大銀行工作和福建某大學任教一樣,不被人理解。』2003年,陳艷剛是學校第一個報名到西部去的大學生。
陳艷剛說,岷縣就坐落在岷山腳下。『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說的就是這裡,生活雖然艱苦,但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2003年9月8日,報到的第二周,陳艷剛被選為調研小組成員,深入到各個重點企業。十幾天的奔波,累得渾身幾乎要散架了,但陳艷剛還是堅持了下來。工作之餘,根據調研的基本情況,他撰寫了一篇題目為《對岷縣企業發展的幾點認識》的文章,得到有關經濟部門領導的肯定。
這一年的11月13日,岷縣發生裡氏5.2級地震。
陳艷剛主動申請深入災區一線進行抗震救災。村裡道路不通,農戶又都住在幾百米高的半山腰上,上下一次就得大半天時間,這給救災工作帶來相當大的困難,加上災民情緒不是很穩定,陳艷剛得邊工作邊穩定民心。為避免餘震造成新的人員傷亡,每天晚上,
陳艷剛都堅持和村民代表挨家挨戶檢查一遍,直到災民全部撤出危房搬進救災帳篷。那時,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工作,一天只能休息三四個小時。
陳艷剛說,每次下鄉,看見不少年輕人靠在牆角下,或是曬太陽或是聊天,一副百無聊賴的樣子。就想,他們怎麼不出去打工、掙點錢呢?2004年春節,陳艷剛放棄與家人團聚和休息的時間,自費到青島、濟南、萊蕪等城市,積極為岷縣剩餘勞動力聯系打工的機會。經過多天的奔波,最終與濟南市達成幾百名的勞務輸出意向。利用這次機會,陳艷剛還積極促成山東省榮成市團委與岷縣團委締結成友好團委,第一期合作項目資助100名特困生,已經開始實施。
兩年的時間裡,陳艷剛還和其他志願者一起創辦了《志願者》雜志,初衷是為來西部服務的志願者搭建一個溝通與交流的平臺,並把它作為東中部地區了解西部地區的一個窗口,力爭為西部計劃、為志願者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從申請刊號、籌措資金、編輯稿件,陳艷剛吃了不少苦,少睡了不少覺,但是當聽到來自全國各地的信息反饋時,他心裡高興極了。
陳艷剛說,通過這件事學會了堅強和堅持。
按著國家西部計劃的規定,陳艷剛就要結束在岷縣的服務了,可這裡純朴的民風,百姓的真誠卻讓他難以割捨。他告訴記者,那次地震,我們帶來的食物吃完了,一位老鄉就把我們請到他家吃面,還給我們端上一盤香噴噴的臘肉。我們哪裡知道,這是當地老鄉過年纔能吃上的好飯啊!聽說後,我們都哭了,心裡也暖暖的。
陳艷剛說,我家是山東的,在東北上了四年大學,又在西部工作了兩年,可以說對中國的國情有了了解,這對確定今後的人生目標肯定有幫助。我已決定報考甘肅的公務員,如果可能的話,我要把我的知識貢獻在甘肅這片熱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