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0日電 生活報今天刊發評論:投毒案與市場經濟關系大嗎?
阜陽『7·14』食物中毒事件日前被確認為投毒案,犯罪嫌疑人王顯甫由於生意失敗而報復殺死四人。有人寫文章認為這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有關系,說這起投毒案『深刻地暴露了市場經濟的黑暗一面』(《中國青年報》7月17日)。
由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為論證依據,來證明一種經濟制度的優劣,這種看問題的方式科學嗎?難道在計劃經濟時期就沒有投毒案?如果願意舉刑事案件為論據,也應比較兩種經濟制度下的發案率、冤案率,這樣纔具有說服力。
文中得出的結論是,市場經濟、金錢使人道德缺失。對此咱真想問一問,難道計劃經濟、貧窮就不使人道德缺失嗎?
文中說:『這種對私利的無條件鼓勵以及市場競爭中弱肉強食的殘酷性,雖然釋放出了經濟增長的活力,但同時也釋放出人性中惡的一面!』這話說得好沒道理。人性惡的一面難道非得市場經濟纔能激發出來嗎?金錢可以釋放出人性的惡,貧窮和愚昧同樣也可以。個體是否犯罪,於經濟制度本身無必然聯系。貧窮國家的人民未見得就道德高尚,去惡向善。法治健全的富裕國家,也同樣存在刑事犯罪。
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的,想要證明哪一種更好一些,需要歷史的縱向比較,國家之間的橫向比較,而不是單憑某一現象就斷言一種制度的優劣。
還是邱吉爾說得更有道理:『市場經濟制度是一種已經被人類歷史證明了的,最不壞的經濟制度。』
責任編輯:單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