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1日電19日,生活報記者熱線響個不停,哈市市民紛紛就《鄰裡文明公約(征求意見稿)》發表建議,為哈市第一個《鄰裡文明公約》的出爐獻計獻策。
立意突出德、理、情
市民們對《鄰裡文明公約(征求意見稿)》普遍歡迎,大家說這16條基本囊括了小區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從德、理、情的角度出發,念出了百姓生活的三字經。
龍橡路居民曹文英說,如今毗鄰而居的人們對傳統美德缺少認同感,平時的宣傳和教育也都流於形式,對某些居民的失德行為,往往缺少公眾監督和譴責。《鄰裡文明公約(征求意見稿)》突出了德字,條條涉及公德問題,以後上牆可以讓大家警醒。
電塔街居民於凱說,萬事離不開一個理字,鄰裡相處也不能失理。居家過日子,誰都有自己的想法,相互之間也難免會產生矛盾,處理這些事時就要以理服人。《鄰裡文明公約(征求意見稿)》把小區生活中應遵守的規矩列出來,大家有了參照標准。
更多的市民則提出,鄰裡之間相處應以情動人,互相幫助、互相關心、雪中送炭的交往纔能團結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鄰裡文明公約(征求意見稿)》對此專門做了強調,有人情味兒,貼近了百姓人家,貼近了普通人的生活。
內容還需細化
除了贊同之聲,對一些條款小項,一些居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建議把一些小項分解細致,並噪音擾民、消防安全等內容單獨列項,條款在措辭上也要進一步軟化,減輕強制色彩。
建議街居民李立偉說,一牆之隔住著的鄰居們,常常受隔音效果不佳問題困擾。自家夜半的音響、空調、搬物,都會影響鄰家休息。條款中沒有對此進行說明,應強調指出。市民陳先生對此款概括為:搬動物品輕拿輕放,音響適度,不噪音擾鄰。
耀景街居民林志玲說,小區消防安全通道被擠佔現象比較多,《鄰裡文明公約(征求意見稿)》第一條說的面大,第八條概括得又不全面,應單獨列項說明。對此市民陳先生也提供了修訂思路:消防安全齊抓共管,樓道暢通,不堆放物品。
人大代表給予關注
連日來,本報發起舉辦的鄰居節活動,不但受到社會各界和居民群眾的歡迎,也引起了人大代表的關注。19日,省人大代表滕玉生打來電話,就鄰居節活動和鄰裡公約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滕玉生說,他一直關注著鄰居節的報道和進展情況,建和諧社會就應該從建立和諧社區開始,而鄰居節對融洽鄰裡關系無疑是最好的載體,訂立個文明公約有助於促進社會的和諧、文明,希望生活報能把這項活動做好做大,未來在全省范圍內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