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中俄經貿合作進入新階段 貨物貿易仍是對俄合作『重頭戲』
2005-07-23 06:15:0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沈正水 張秀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3日電 中俄兩國元首7月會晤後,中俄經貿合作正在進入新階段。哈爾濱如何在新形勢下打好對俄經貿合作牌,保持大通道、大平臺的地位?如何防止被邊緣化?昨天,國內俄羅斯問題資深專家———中國科學院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陸南泉,應市商務局邀請來哈講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醒:中俄貿易產品結構短期內不會出現質的變化,深挖貨物貿易的潛力是當前以至未來5年哈爾濱比較現實的選擇。

  陸南泉說,當前中俄兩國經貿合作已經結束了磨合期,從2000年開始,兩國經貿合作就進入了快速增長期,中俄雙方對發展經貿合作更加重視,也更加務實,雙方都實實在在地想把經貿合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他認為,兩國經貿關系已進入與政治關系平衡發展的新時期,雙方經貿合作的戰略意義不斷提昇。『這些新特點與俄羅斯政局相對穩定、兩國經濟發展形勢有利於經貿合作的發展等中俄經貿合作的大環境,對哈爾濱發展對俄經貿合作是重大利好,應當很好地抓住這個新的機遇』。

  作為哈爾濱市政府經濟顧問,陸南泉十分關注哈爾濱這座對俄貿易的『橋頭堡』。他坦率地說,目前哈爾濱年對俄貿易額僅1億美元,這個數字太小了,預計2010年達到10億美元的這個數字也僅佔全國對俄貿易總額的1/60或1/80,比重仍然很小。這些與哈爾濱作為距離俄羅斯遠東地區最近的中國大城市的身份極不相符。在對俄經貿合作方面,哈爾濱應當有更大的作為。

  陸南泉提醒哈爾濱人:盡管中俄兩國經濟都處在迅速上昇期,經濟結構和貿易結構仍不能在短期內迅速改變,甚至到2010年,現有的經濟結構都不會出現實質性調整。俄羅斯以資源、能源為主的出口商品結構,中國對俄以紡織、服裝、鞋和食品出口為主的出口商品結構仍將繼續。

  在這種形勢下,哈爾濱一定不要忽視對俄貨物貿易。對哈爾濱來說,充分挖掘貨物貿易的潛力應當是更現實的選擇,也是迅速提昇哈爾濱在全國對俄經貿合作中地位的有效途徑。陸南泉解釋,俄羅斯正在制定的《2006-2010年俄中合作規劃》也體現了這一點。在這個規劃中,俄羅斯認為雙方合作的重點應當在能源、油氣、電力、木材、漁業、農產品、運輸、勞務合作等領域。

  他就此建議,未來5年,哈爾濱宜在挖掘貨物貿易方面下功夫,加快相應的加工基地建設,特別應加強針對俄羅斯年消費170億美元的紡織品出口加工基地,年消費360億美元的服裝出口加工基地,遠東地區40%依靠進口的食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設。由於農副產品、建材、木材、家具、藥品和保健品、家用電器等在俄羅斯也都有著十分旺盛的市場需求,哈爾濱人應當通過對俄羅斯市場及其地區差異性的深入研究,進一步了解和熟悉這個大市場,尋找財富空間。在紡織、服裝等哈爾濱的『短腿領域』,哈爾濱甚至可以推進三合作,借力香港,利用其在品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共同開拓俄羅斯市場。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