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伊春創造性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紀事
2005-07-24 13:14:0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4日電 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是有時間性的,但是,保持黨員先進性這項戰略任務,則是長期的。那麼,在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結束後,如何能使黨員永葆先進,百姓常得實惠?這成了擺在伊春市決策者面前的一道題。

  為此,伊春決策者將早已開展的『三個帶頭人』活動的創新機制與傳統黨建工作相結合,展開了有聲有色的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116名林場職工變身『小老板』

  伊春屬資源型城市,『天保』工程後,大批林業一線工人下崗,再就業壓力沈重。於是,給每個下崗職工謀條生路,便成了伊春各級黨組織的工作重點。

  今年初,伊春各級黨組織,通過加大增設社區服務網點、鼓勵企業創辦小型經濟實體、開展勞務輸出、發展民營經濟等項工作力度,增加就業崗位。截至6月末,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7684人,同比增長9%。

  大青川林場有常住戶816戶,人口2117人,黨員80人。在安置下崗職工再就業過程中,林場探索出了一條培養『小老板』、帶動再就業的路子。

  林場出錢對職工進行技術扶持。他們把種養專業技術人員請進場,為職工辦培訓班;將種養業及疫病防治技術制成光碟,每周兩次在電視上播出。此外,林場還利用職工活動室,買來科技圖書200多冊,每周3天向職工開放;組織職工去外地學習平貝、木耳栽培和養牛技術;派出部分職工,到省、市、區舉辦的多種經營培訓班學習。

  同時,林場還對職工進行物資扶持。凡想成為『小老板』的職工,可無償得到林場提供的閑置廠房、場地、飼料田和建捨用的木材小料。到目前為止,林場共為職工無償提供廠房1萬平方米,場地4萬平方米,飼料田600畝,木材小料1000多立方米。現在,全場已有116名職工自己創業成了『小老板』。這些人帶動安置下崗職工1700人。

  為保證『小老板』們健康『成長』,林場8名黨員領導乾部,采取了『一加二』聯系制度,即每名黨員領導乾部聯系兩戶,負責在他們當中培養黨員,確保下崗貧困職工再就業,督促學法用法,提供市場信息,幫助聯系產品銷路,解決生產中遇到的難題。

  普通黨員采取了『一加一』聯系制度,責任與黨員領導乾部大體相同。區別是一旦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及時向黨組織反映。

  職工伊洪彬,得到林場無償提供的400平方米閑置的廠房和2000平方米的場地後,辦起了蘿卜咸菜加工廠,成了『加工業老板』。林場副場長惲吉亮,既是他的聯系人,又是他的入黨培養人。現在,伊洪彬已是非黨積極分子,他生產的蘿卜咸菜,因質優價低,遠銷綏化、哈爾濱等地,並在哈洽會上露了臉兒。現工廠的年產值已達300萬元。

  據了解,在大青川林場的116名『小老板』中,已有24名成為申請入黨的積極分子。

  經測算,到年底,由『小老板』們創造的產值,將達3100萬元,職工年人均純收入將達7000元,同機關工作人員比,高出2000元。

  林場一乾部說:現在的大青川林場,凡能動彈的人,都有了活乾。以前,15元錢一天的活,大家打破腦袋搶著乾。現在不同了,20元錢一天的活,中午還得管頓飯。以往那種因沒工作,組團上訪、連偷帶摸的現象沒了。『我敢向外人說我是黨員了』

  給下崗職工每人1個飯碗,只能使其維持個溫飽;要想讓他們奔向小康,還須扶持他們發展自營經濟。

  這個市的伊敏林場,有常住戶573戶,在職職工523人,黨員46人。『天保』工程實施以來,這個場的木材產量每年下調10%%,去年為9200立方米。這個產量,連職工溫飽都維持不了,何談如期實現小康目標?

  為此,林場出臺5條優惠政策,鼓勵職工發展自營經濟。一是以最低價提供木材小料;二是將林場閑置的廠房、校捨等以低價出租;三是為擴大生產規模的自營經濟職工無償提供機械、車輛服務;四是對同一項目、10人以上的自營經濟,林場出錢,聘請技術專家,提供技術培訓;五是自營經濟職工同在職職工一樣,可享受養老、醫療保險等待遇。

  對發展自營經濟能力差的職工,林場采取了包戶、聯系兩項制度。班子成員采取包戶制度,7名班子成員,每人包兩戶;普通黨員采取聯系制度,46名黨員,每人平均聯系兩戶。

  這個場的職工金延文,今年48歲,因工傷林場安排他打更。老金一家4口人,全家僅靠他每月200多元的工資生活。大女兒考上綏化中專,也因沒錢供讀作罷。『我是黨員,因為窮,沒臉說,怕丟人。於是,多少年了,工友們都不知道我是黨員,只有組織上知道。』老金對記者說。

  為使老金擺脫困境,林場黨總支指派儲木段黨支部書記李世義對其進行幫扶,扶持他發展自營經濟。李世義湊了2000元錢借給老金。『他能還得起嗎?』李世義老伴很是擔心。『我是黨員,還不起也得幫!』李世義回答。

  金延文用2000元錢買了26只羊,場黨總支又批給他4畝地和木材小料,幫他建起羊圈羊捨。老金也爭氣,經精心飼養,現已獲利3000多元。金延文還打算擴大養殖規模。

  『現在,我敢向外人說我是黨員了!』面帶笑容的金延文對記者說。

  現伊敏林場已有557戶發展了自營經濟。據測算,今年全場自營經濟產值,將達3500萬元,人均純收入將達4300元。『七個一』讓貧困生看到希望

  林業一線工人,有人管了。那麼,那些社會其他成員有了困難,又由誰來管?

  伊春市各縣(市)、區(局)的黨組織,各自建立起覆蓋全社會的長期幫扶制度。如帶嶺林業局的『民情日記』制度,西林區的『連心卡』制度,翠巒林業局的『七個一』制度等。

  帶嶺局的『民情日記』要求全局黨政領導及普通黨員乾部,每周必須深入到指定的基層,了解社情民意。對能夠解決的問題,立即安排解決;對暫時無力解決的問題,要向群眾解釋清楚,求得理解。

  西林區的『連心卡』要求全區1049名黨員,都要與區內所有特困戶結成幫扶對子,並為每個被幫扶人,發放一張印有幫扶人姓名、單位及聯系電話的卡片。被幫扶人有了困難,只要撥通卡片上的聯系電話,就會得到及時幫助。

  翠巒林業局的『七個一』要求全局32名處級領導乾部和392名科級中層乾部,每人要聯系一名優秀人纔或先進人物,聯系一名離退休老乾部或退休職工,聯系一名貧困學生或輟學生,聯系一名困難職工或困難群眾,聯系一戶非公有制企業或自營經濟大戶,聯系一個社區或居民小組,聯系一個基層黨組織或基層單位。

  翠巒局的第三中學,在校生有492人,其中貧困生多達200人。年初,翠巒局的『七個一』開展後,第三中學的貧困生得到援助。9年4班的董天宇,學習成績優秀,因父母患病在身,家境貧寒,面臨輟學。已聯系了7個對象的局醫院院長郭力,得知董天宇的情況後,給董天宇交了學費。400元,正好是郭院長一個月的工資,但郭院長拿出500元交給學校,說學費餘下部分,購買學習用品。

  三中校長對記者說,目前為止,三中的50名特困生,已個個有了幫扶人,其餘的貧困生,在局黨委、政府幫助下,學雜費也得到減免。

  現在,翠巒局已有787名特困生得到資助;130名輟學生在資助下重新上學;2300個貧困戶、68家企業及133個多種經營大戶有了聯系人。此外,全局所有社區、居民小組、離退休老乾部、基層黨組織,也均有了聯系人。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