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7日電 今年初,東寧縣和漠河縣雙雙榮獲『國家衛生縣城』稱號,這是國家對愛國衛生創建授予的最高榮譽稱號,也是全國衛生縣城評比8年來,我省首次獲此殊榮。而兩縣的變化卻不僅僅是城鄉面貌,更重要的是它令『近者悅,遠者來』,也帶給我們諸多啟示。
好環境令遠者來
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暴發後,群眾改善環境衛生、預防疾病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東寧縣趁勢發動群眾開展了治理環境衛生的大會戰,在短短兩個月中使城區面貌煥然一新。整潔的市容、優美的環境成了東寧縣招商引資的『金名片』:一些原本不願來的客商來了,可投可不投的投資投了,還有人甚至將在別處的投資挪到了東寧。一位上海的客商本打算在我省某地投資6000萬建一座木材加工廠,當他偶然考察了東寧縣的環境後,當即決定將投資改到東寧縣。他說,東寧縣的環境更衛生、更文明,不像某地碎紙片滿天飛。
近兩年,到東寧縣投資的客商紛至沓來,香港新維達集團、上海飛蒲木業、哈爾濱『三精制藥』等100多家國內外企業先後落戶東寧。每年有20多萬俄羅斯客商進出東寧縣。去年,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參崴)的領導帶隊,專門到東寧縣學習其城市建設。2003年,東寧縣域經濟擠進了全省十強,2003 2004年,東寧縣招商引資到位金額16.9億元。
作為我國最北端的小城,漠河縣素有『神州北極』的美譽,因此每年都有北京、海南、東南亞等國內外的游客慕名而來。很多游客到了漠河之後都驚喜地發現,漠河的『淨』和『靜』同樣具有魅力。這裡沒有人聲鼎沸、車馬喧囂,這裡處處樹成陰、草青翠、花飄香。也因此,近兩年到漠河縣旅游的人數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該縣僅有10萬人口,但去年到該縣旅游的人多達5萬。在旅游這一支柱產業的帶動下,該縣GDP由2002年的9.7億元增加到11.9億元。
環境美了人心順了
優美的環境陶冶了人的情操,規范了人的言行。隨著東寧和漠河兩縣衛生環境的改善,市民的文明素質也在逐漸提昇,講衛生、講文明、革除陋習已成為市民的自覺行動。兩縣的創建衛生城鎮活動正逐漸由『政府推動』走向『社會行動』,群眾也由開始的『要我做』變成了『我要做』。據統計,目前,東寧縣居民衛生知識知曉率、衛生行為形成率分別達到90%和85%以上。
漠河縣市民曲年民驕傲地告訴記者,現在漠河變得更美了,不僅外地游客多了,很多已遷到外地的人也回來了。大家都更加熱愛家鄉,十分珍惜這種良好的環境,他指著社區裡涼亭中掛著的裝飾花說,以前可能這花掛不到兩天就被人摘走了,現在已掛了十幾天,根本就沒有人動。而且這裡的治安也特別好,極少有惡性案件發生。
人們安居樂業社會纔能和諧
『東寧和漠河兩縣的實踐證明,經過努力,建設一座衛生、文明的城鎮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這項工作的根本在於改善群眾的生活環境,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群眾安居樂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在日前召開的全省創建衛生城鎮漠河現場會上,副省長、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主任程幼東高屋建瓴地指出創建衛生城鎮的意義。
東寧縣縣長孫永先也對此深有感觸,他認為,建設城市衛生環境其實也是在建設經濟環境,但改善環境、發展經濟並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我們的最終目標應該是通過環境的改善、經濟的發展,提高人的文明素質,並通過這三者的協調發展和良性互動,創造一個和諧的人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