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8日電 微風輕拂的松花江畔,每到春秋兩季,都有許多的市民來此放風箏,自由自在游弋於燦爛陽光下的風箏吸引了無數人駐足觀望。在哈爾濱市道外區太古街327號,有一位放了一輩子風箏,也做了一輩子風箏的老人,他叫穆寶奎,是哈爾濱出了名的『風箏老人』。
25日上午,記者來到哈市道外區太古街327號,見到了被稱為『哈爾濱風箏第一人』的穆寶奎老人。一進門,記者就被穆大爺家牆上掛著的各式各樣的風箏吸引,小燕子、蜻蜓、天鵝……最小的只有巴掌大小。在其中一只由多個蜻蜓組成的風箏上記者看到,每只蜻蜓風箏的翅膀不但和真的蜻蜓一樣紋路清晰,就連眼睛也能隨風轉動。穆大爺說,他現在正在制作『雙飛燕』,兩只燕子均是用絹制作而成的,先用竹簽將兩只完全一樣的燕子風箏連接起來,然後在竹簽上安裝線軸,當『雙飛燕』被放到天上時,兩只燕子便會隨風變換出各異的姿勢。穆大爺一邊做一邊對記者說,目前,他最得意的作品就是這只『雙飛燕』了,因為它在風箏界算少有的作品。
從穆大爺那裡記者得知,今年67歲的他,玩風箏的歷史已長達58年。他七八歲時就跟著他的爺爺一起放自制的『雙葫蘆』,看著風箏在空中自由飄揚,他一下子迷上了這種會飛的『神物』,從此與風箏結下了不解之緣。1956年,穆大爺成了哈爾濱第一電磁線廠的一名普通工人。下班後,一有空兒他就找上幾個朋友,一起放風箏。他還不忘研究各地的風箏,積累了不少經驗,他的風箏也越做越好。
穆大爺擅長做小風箏,尤其喜歡做『小燕子』和『小蜻蜓』。至今,已經有萬餘只風箏從穆大爺家飛出,飛上藍天。老人如今已在哈市小有名氣了,他的一部分作品被哈爾濱道外區文體局收藏,還有許多外國人慕名前來索要他的風箏,更有風箏愛好者前來拜師學藝。
穆大爺自豪地說,如今他制作的風箏已經有幾萬只飄揚在祖國各地上空了,有的已經飛到了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