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8日電『這些年,多虧了咱農村經紀人……』一說起那些能耐人,友誼的農民們是連翹大拇指。
這些被農民稱為『紅娘』的業餘經紀人,常年奔波在農村與市場之間,發揮著『二傳手』作用,在農產品產地和市場流通之間架起一座座金橋,幫助農民把當地的特色作物和農產品以最優的價格、最快的速度投向外地大市場,在他們的幫助下,農民年增收上千萬元。
近年來,友誼農場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他們打破了原來糧食『一統天下』的傳統格局,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作物以及蔬菜、水果、水產和牲畜、家禽等。隨著各類農產品的豐富,也凸現出了嚴重的產銷矛盾。於是,一些有頭腦的農民開始逐步走出土地,以協會等形式,自發形成業餘經紀人隊伍,活躍在農村和市場上,對接著一個個農產品產銷鏈條,不僅鼓起了農民的『口袋』,也打通了農民和農產品進入市場的『腸梗阻』,解決了農民種什麼、養什麼、賣什麼的諸多困惑。
由養殖、種植戶個人自我行成的糧食、蔬菜及畜產品和生資產品等一些業餘經紀人,在銷售完自己產品的同時,挖門子、找關系,幫助其它農戶銷售產品,一方面方便了大家,另一方面也為自己增加了收入。
一分場三隊種地致富後,組織生產隊其它農戶50多人,統一種植『早大白』、『巨形椒』等蔬菜作物,他幫助聯系客戶,統一銷售,他個人一年收入達3萬元,其他農戶也個個富的冒了油。
肉牛養殖戶吳殿好,自己年育肥肉牛200多頭。由於他出欄肉牛數量多,品質好,在雙鴨山、富錦、寶清等地都有著較好的市場和信譽。他利用自己相牛的特長和自身優勢,幫助鄉親們高價賣牛,現在全隊養牛戶已發展到60多戶。
還有農村民間各種協會自主聯合成立的業餘經紀人協會,更是發揮著大作用。他們從品種選擇、種養植技術、產品銷售上層層把關,避免了種、養植戶之間相互壓價,損失利益的行為。
八分場三隊西瓜協會,由眾多種瓜戶組成,他們改變過去那種單線出擊,惡性競爭的個人行為,聯合起來,優化品種、互補技術,統一闖市場。他們自己即是種植戶,又是經紀人,達到了利益最大化。
由10多家養雞戶組成的農場養雞協會,在會長劉慶忠的帶領下,不僅把養殖技術、疫情防治、市場價格等方面進行了統一管理,還利用網絡媒體優勢,及時了解掌握國內外養殖信息及市場行情,做到每月兩次進行信息會公布,為全場幾百家養雞戶當好參謀和經紀人。如今,他們又打起了『倒蛋』俄羅斯的主意,打算到國外去當一回經紀人。
目前,全場已擁有糧食、蔬菜及畜產品等各類經紀千餘名多名,經銷的農牧產品涉及到牛羊、生豬、水果、糧食、鮮魚、蔬菜等上百個品種,並逐步向專業化、規范化方向發展。這支經紀人隊伍在把農副產品變為成沓鈔票的同時,也把市場信息源源不斷地反饋給當地農民,使當地的農副產品更快地適應市場需求,推動了本地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