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8日電 題:種地一十九年 產糧上億公斤記土拉坷裡的『出息人』
『地裡刨食餓不死人,土拉坷裡不出息人』。老一輩人都這麼說。
琢磨琢磨,回味回味,這話要擱在許久以前,可能還有點道理,可如今再提起來,咋說也不叫人信服。
你別撇嘴,也別不服氣,今個,我就給你嘮嘮一個土拉坷裡的『出息人』。
種地一十九年,產糧上億公斤,固定資產90多萬元,連續兩年被評為黑龍江省的種糧大戶。
王躍宇,這個年過半百的農民,靠種地,硬是種出息了。
早在多年前,當家鄉人爭著、搶著往外奔的滾滾『熱浪』中,王躍宇卻『冷冷』的把目光盯在了黑油油的土地上。
農民不種地,還能乾點啥?
當初,王躍宇就這樣反復問自己。其實,他也知道,農民不種地,乾別的照樣可『出息』。但,種地畢竟是農民的『看家』本領。
十億人要吃飯,靠的是農民。農民,就決不能把『看家』本領丟了。
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不做平平庸庸的農民。這是王躍宇的口頭禪。
建家庭農場,土地裡『種金豆』
1990年,王躍宇拿著積攢的3萬多元,試種了1500畝大豆,沒想到,當年居然掙了10多萬元。
小試牛刀便見鋒刃。帶著喜悅,王躍宇擴大土地面積,添置農業機械。
賺了投,投了賺。幾年光景,王躍宇的『雪球』是越滾越大。
1臺『約翰迪爾』1075收割機,4臺拖拉機,3臺運糧車,1臺北京吉普,配套農機具多臺(套),還有300多平方米的種子倉庫。發展至今,王躍宇家庭農場的固定資產接近百萬元。
自打1996年起,王躍宇家庭農場,年生產糧食400萬公斤以上,年收入50萬元左右,那票子賺的嘎嘎作響,直讓人眼攙。
王躍宇,身上新鮮事就是多
開著汽車去種地,靠著科技來打糧,握著鼠標把糧賣。
網上遨游,查閱信息、掌握信息,了解行情,推銷產品。近年來,王躍宇賣糧價格始終走『牛市』,糧價每斤要比別人多賣2-3分錢。
千萬別小看了這2—3分錢,算起來一年就可王躍宇多賺回來5萬多元。
啥事都要搶個先。王躍宇說,他這一萬多元的電腦,買的值。
腦子新是其一,有膽識是其二。『跨區域種植』,就顯示出了王躍宇的魄力與不凡。
富錦市與南韓合作開發水稻生產,建起一個頭興農場。王躍宇轉移重點,在那裡種地面積4500多畝。
捨近求遠,背井離鄉,外出種地,為的啥?
隊裡,四分之一的土地,都讓咱種了,別的農戶咋辦?再說,那裡政策好,種地更來錢。王躍宇一語道破天機。
在頭興農場,王躍宇,第一大種地戶。多年經驗積累,搞出一套科學耕種、合理輪作的種地『絕招』。『絕招』指路,王躍宇的大小麥、大豆田,年年都成為標准示范田,連富錦市的農民也遠道來參觀學習。
機械化、標准化、規模化、效益化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模式,使王躍宇『名利雙收』。
這不,實地監測,考查論證後,2003年,省農委也頻頻光顧王躍宇的家庭農場,近千畝高油大豆種子開發基地,很快建起來了。擔子重了,王躍宇信心增了。
僱工,8人,全部是貧困戶;借錢,10萬多,從不催別人還;播種,用車,總可別人先來。
沒有『忘本』,沒有『變質』,這就是富裕後的王躍宇。
土拉坷裡還真『出息』人。看到這,咋樣,你該徹底服氣了吧。
對了,忘記告訴大家了,咱講的這『出息人』,是友誼水稻分場四隊的知名人士。
假如,你也要想當個『出息人』,那就請來這裡『地裡刨食』,不對,應該是『地裡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