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9日電 近兩年來,在國內證券融資市場已看不到我省企業的身影,與江浙、上海等地相比,上市企業數量及證券市場上的融資能力的差距越來越大,我們的融資步伐正明顯減慢。有資料顯示,近年來上海企業開始紛紛向海外『借錢』,在香港證交所、紐約證交所、納斯達克等主要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達到700多億人民幣,若加上申銀萬國公司等企業,滬企僅在海外融資就不下1000億元人民幣,是黑龍江省企業的十幾倍。
搶乘證券市場第一班車
其實,在2000年以前,黑龍江省企業上市速度曾走在全國前列。據悉,從我國股票市場建立至今,黑龍江省共有34家上市公司,發行股票35支(其中有一家發行了A、B股)。據業內人士介紹,從黑龍江省上市公司的發行進程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93年1997年,共上市17家,這一階段主要是我國的證券市場剛剛開始形成,一些認識較早的股份制企業抓住了機遇,積極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和證券市場法律法規、政策的不完善,搶乘了上市的第一班車,募集了證券市場的第一桶金。第二階段從1998年2000年,這一階段是我國的證券市場快速發展階段,國家大力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和重點行業、高科技企業上市融資,分配家數,指定額度。這一階段黑龍江省抓住機會,上市速度較快,共上市發行13家,其上市速度和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確認的企業家數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第三階段從2001年至今,國家逐漸調整了上市發行的制度、政策和標准,從推薦制向保薦制、核准制過渡,審核和發行越來越嚴格。這一階段由於證券監管體制的變化和政策的變化,我省的上市發行速度明顯放慢,只發行了3家,還有一家已經通過發審會,但還沒有發行。
上市企業後備資源不足
從2001年開始,國家調整了股票上市發行的制度和政策,對擬發行上市企業實行輔導制和核准制。面對監管體制的變化,黑龍江省出現了上市後備企業嚴重不足的現象。
據悉,目前,全國登記備案的擬上市企業共有近1500家,僅江蘇一省就有101家企業正積極爭取上市,而我省在中國證監會哈爾濱證監局登記輔導的擬上市公司只有23家。采訪中,記者感到,我省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不僅僅是輔導企業數量少,更為嚴重的是,我省許多企業上市積極性不高。據介紹,在這23家登記輔導的企業中,目前有4戶企業已終止了輔導工作,有3家企業一直未履行輔導義務。而不久前,有關部門對省內地市進行調研走訪,除大慶、牡丹江、鶴崗等地市企業上市積極性較高外,其它地市企業對於到證券市場融資的做法既不懂又漠然。
我省企業為何沒有積極性呢?一位證券監管專家對記者說,這是由於當地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及企業對證券市場認識不到位造成的。他說,實行股票上市核准制後,機關政府部門認為,企業發行上市由券商推薦,自己不便參與,就放棄了對企業發行上市的客觀指導和服務;另一方面,部分企業也認為發行上市是企業市場化行為,與有關部門協調、溝通不夠;同時一些企業對核准制下企業發行上市的政策、程序認識不清,仍然按照審批制下的思路運作發行上市,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包裝』和『公關』上,沒有真正在『練內功』上下功夫。
采訪中,記者感到,目前,從我省報備的擬上市企業情況看,企業規模小,分布不均勻,高科技企業不多,上市運作不規范等問題,正嚴重地影響著我省在證券市場上的融資功能和影響力。如有些企業在成立之初就沒有規范的設立,企業運行中又頻繁地更換股東和主業,以至要上市時卻存在著許多政策障礙;券商選擇不當,一些擬發行上市企業不從現實出發,片面追求券商資本規模的多少和知名度的大小,其結果得不到券商的重視,常常是派水平不高的項目經理敷衍了事,有的還頻繁變更輔導人員。更有甚者,一經與企業簽定完輔導協議,在證監局備案登記後即逃之夭夭;輔導走過場,一些輔導人員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使以政策法規培訓、規范運作指導、內部制度完善等為主要內容的輔導工作流於形式。個別企業改制不徹底,沒有真正做到『三分開』,大股東乾預過多,以及某些企業領導人信心不足,顧慮較多,擔心規范運作、與大股東人事關系分開後,失去國有企業的『鐵飯碗』等。
條條大路都能通羅馬?
在市場經濟逐漸成熟起來的今天,企業家們都已逐步認識到企業要做大做強,最需要資本市場這個強力後盾。但由於證券資本市場的門檻太高,近年來,黑龍江省一些企業開始嘗試其它融資手段,如通過銀行貸款,引進外資,或利用民間游資等。
采訪中,記者得知,黑龍江省一家運作上市幾近成功,已經通過發審會的企業,近日竟放棄了上市,目前他們已與臺灣一家企業合資,解決了困擾企業發展的資金問題。而一家從事農產品深加工的企業,也通過引進浙江民間游資新上馬了玉米深加工項目。這些企業的老總都認為,不必非擠證券市場這個『獨木橋』,條條大路都能通羅馬。
對此,省社科院一名研究員說,如果企業在不上市的情況下,也能規范發展、財務透明化,主動接受社會的監督,最主要的是銀行信貸制度完善、民間擔保行業成熟起來,不上市也未嘗不可。而某證交所上市推廣部的工作人員的觀點卻針鋒相對,他說,很明顯,這是對資本的誤讀。當然,上市是融資的手段之一,但企業上市還要進行改制,要完善治理結構,提高透明度,提高管理水平,這都是企業現代化發展的必做功課,而我省一些企業選擇不上市,是因為他們有『難言之隱』,那就是這些企業有著錯綜復雜的管理漏洞,比如財務混亂、納稅消極等等;一旦上市,這些都將大白於天下。
從2003年就已在黑龍江省證監局登記輔導的擬上市企業哈爾濱光宇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的盛亞濱對記者說,他們的上市路也很坎坷。近年來,主營鋰離子電池的該企業又開發了用於高端手機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等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因此對於資金需求很急迫,企業就選擇了到證券資本市場融資的途徑。他說,企業和產業的昇級與提高,必定離不開資本市場,另外,企業要打開國際市場,通過境外上市融資,還能提高國際知名度。這就是他們堅持的理由,這個理由讓人感到欣慰。
采訪中,黑龍江省一位金融專家說,其實,企業無論上市與否,練好內功,自強筋骨,提高企業競爭力,是黑龍江省企業首要完成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