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日電 生活報自7月19日起刊發《齊市六中老師私辦補習班》、《課堂講一半課後補習忙》等連續報道以來,在齊齊哈爾市引起學校領導、教師、家長和學生強烈反響。記者接到眾多家長和學生的舉報電話和信件,既有市區的,也有所轄縣的。一名克東的讀者反映,那裡現有一百多家補習班。
頂著輿論監督辦班
報道見報後,記者采訪了一些學校領導和教師,他們都表示看過這些報道,既害怕曝光,又不想停下來。
7月28日14時15分,記者剛走進青雲小區4號樓1單元的樓道,就聽到了老師講數學課的聲音。永裕小學的二樓和四樓的兩個教室都有老師在辦班授課,而室外站了近20個等待上課的學生。一位剛上完英語課的同學告訴記者,他們教課老師是齊市3中的張老師。
在四樓的拐角處,一位姓李的招生老師給記者一張宣傳單:『金鷹小作家培訓學校暑假招生了!』她對記者說,初中班每天有英語課和數學課,授課老師都是名校的在職老師,但學校名不能說,因為教委有規定老師不能辦補習班。
7月29日,本報刊發齊市34中老師辦補習班的報道後,該校一些辦補習班的老師,在校長追問下,硬是不承認。當校長拿出證據後,老師纔不得不承認。
補習班為何停不下來
國家和省市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不允許老師辦補習班。人們不禁問,齊市的補習班為何越來越多,而且有泛濫之勢?
對此,教育界人士認為,一是有市場。現行的昇學制度以分數定乾坤,為課外補習班敞開了門。家長盲目地認為去課外補習成績能提高得快,而一些老師把辦補習班作為『撈外快』的門路。有了二者的『供求』關系,這個市場就自然形成,而且越來越公開化。
二是利益誘惑。補習班初興時,還僅僅是學生為了提高分數,老師為了提高業績,收費比較低。但漸漸地,一些老師把辦補習班變成了牟取暴利的手段,把學生作為摟錢的『獵物』。
一位王姓家長說,孩子自初中就開始上補習班,一堂課10元錢,三年來每個月都要付380元的補課費。一個班大約有40名學生參加補習,一年老師收補習費就會富。
三是舉報少。記者了解到,齊市暑假辦補習班不是個別現象,但在沒報道《齊市六中老師私辦補習班》之前,只接到兩個舉報。在和家長交談時,家長說,如果是正常的補課,交點費他們也不反感,他們反感的是以創收為目的補習班,補課質量低下,但是敢怒不敢言。一些老師正是利用了家長、學生這一心理,纔把補習班越辦越『強』。
四是作為不到位。齊市在暑假之前下發了禁止辦補習班的通知,也設立了舉報電話。但現在看來收效甚微。業內人士認為,僅僅停在紙上是不夠的,不僅給人看,更要抓落實。許多家長、學生氣憤地說,辦補習班牟利的老師玷污了老師這個神聖的稱號。呼吁有關部門下力氣進行整頓,還校園一片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