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漂流雖成主力問題不可小覷 專家:『漂流』有成雞肋之虞
2005-08-03 13:39:5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蘇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3日電  5年前,黑龍江省百姓對漂流這個旅游項目還很陌生,如今,漂流在黑龍江省已經遍地開花,成為黑龍江省夏季旅游支柱項目之一。記者通過采訪發現,黑龍江省漂流行業在安全防護、市場開發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始顯現。對此,專家也呼吁,如果黑龍江省漂流繼續無序發展,很有可能成為旅游業的『雞肋』。

  缺少行業規范

  據省旅游局提供的數字,黑龍江省大約有20條河流在開發漂流,並且不止一個漂流段。記者了解到,雖然我省各地開發了眾多的漂流段,但卻沒有明確的行業規范。開發漂流的門檻非常低,經營者從相關部門獲得河道的使用權後,清理一下河道、買幾個橡皮筏,就開始搞漂流,必要的安全設施、救生設備,漂流點普遍配備不足。橡皮筏漏氣、游客落水而前後又沒人的情況,時有發生。對此,省職工技術學院旅游專業副教授吳瓊認為,大眾旅游項目的首要因素就是安全,而漂流作為大眾野外水上運動,本身就存在危險性,安全尤其重要。但漂流的開發者大多不願把太多精力放在安全上。建立行業規范,實行行業准入制度是防范危險發生的最好辦法。吳瓊認為,行業准入應對河道平均水深、河道寬度、河水流速以及橡皮筏的質量、救生員的多少、安全點的設立等指標上設定強制標准。

  粗放發展項目單一

  『早上出發,到水裡漂幾個小時,晚上回家』,『漂過一次就沒有必要再去了!』這是很多人對於漂流的感受和體會,漂流旅游似乎有些單調。對此,曾做過導游、領隊,某高校旅游教研室任教的青年教師劉宏申認為,游客的這些感受表明,我省漂流行業不夠細膩,發展過於粗放。劉宏申告訴記者,在旅游發達的地方,漂流是和很多項目結合在一起的,比如北京周邊就把漂流和農家樂、種植游、采摘游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而我省並不缺少這樣的資源,但還沒有結合成功的例子。同時,我省漂流旅游還存在層次開發不清晰的問題,河流的深淺緩急不一樣,根據深淺緩急的不同,可開發出休閑、探險等不同的漂流項目,但在我省的漂流行業中還沒有明確的區分。劉宏申說,漂流一般要幾個小時,在這幾個小時中,游客會累、會餓,在河岸上設些停靠站,既可以解決游客的問題,還可以增加景點的收入,但目前在我省漂流點中設停靠站的還不多。

  無序競爭導致微利

  記者了解到,現在省內漂流點對待散客的價格一般是每人40元,如除去給旅行社的提成,門票價格已經大大低於國內同類項目。而近兩年漂流景點增多,游客有限,漂流點能保證利潤並繼續開發投入嗎?省職工技術學院旅游專業副教授吳瓊認為,『旅游項目開發初期暴利;被迅速模仿,壓價競爭,微利;進一步壓價,開始欺騙游客;因欺騙游客,整個行業不景氣;管理部門長期整頓,旅游項目緩慢恢復,但不如從前。這是很多地區旅游開發過程中曾經走過的彎路,目前我省的漂流行業也出現這樣的苗頭,並處於微利階段。因為微利,不願對漂流進一步開發和投入,游客也會對沒有新意的項目失去興趣,漂流最終可能淪為旅游業的雞肋。』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