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啤酒噴泉』遭社會公眾批評 學者:企業應有社會責任感
2005-08-05 06:10:2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張 焱 王松岩 王健澤 徐 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8月5日電 昨天黑龍江晨報關於『哈爾濱啤酒企業耗費90噸啤酒打造「啤酒噴泉」』的報道刊出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社會各界人士紛紛發表觀點,對這種行為予以譴責和批判。

  普通市民:企業也太能裝了!

  北京某市場顧問公司工作人員李延今天特意從北京打來長途電話,他在電話裡說,他是地地道道的哈爾濱人,一直在北京工作。哈爾濱啤酒有百年的文化,在外地工作的日子裡,李延一直以『哈啤』為驕傲,經常在同事面前炫耀。今天,同事們看到這個消息後,都來嘲笑他,現在,他感覺『哈啤』給他帶來了恥辱。他表示,他曾關注過『大連啤酒節』和『青島啤酒節』,那些啤酒節搞得都非常專業,具有國際化水准。哈爾濱作為一個啤酒文化悠久的城市,利用啤酒節宣傳啤酒文化,提高形象是件好事,可是用近百噸啤酒打造噴泉本身就是對啤酒文化的一種踐踏。

  一位姓張的老先生在電話裡非常氣憤地說:『我們的企業也太能裝,太能擺闊了。中國自古就有艱苦朴素的傳統美德,企業這樣宣傳,起到了反作用。這不僅不能使老百姓增添對企業的好感,反而倍增反感。』

  昨天10時許,記者來到哈市中心休閑廣場,看到工作人員正在搭建展臺,會場內到處是『哈爾濱啤酒』的標志。會場內除了工作人員外,還有很多圍觀的群眾,看到工作人員將池內剩餘的啤酒倒入水井,群眾們都非常氣憤。

  家住動力區的市民劉品章一面嘆氣一面搖頭,他說,『啤酒噴泉』只能存在幾天的時間,利用這種形勢搞宣傳,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還不如把錢花在廣場的綠化建設上,這樣既能給市民創造一個長期、舒適的生活環境,也能給外地人留下好印象。

  在曼哈頓附近騎三輪車的殘疾人李某說,他每天在外面拉活,早出晚歸,風吹日曬,一個月勉強能掙幾百元錢。他就是每天工作24小時,也得幾十年纔能掙到近百噸啤酒的錢。為了弄個『啤酒噴泉』,幾天就將他幾十年纔能掙到的錢花掉,他感覺很心疼。

  家住中心休閑廣場附近的張先生說,用那這麼多啤酒造噴泉,還不如將啤酒主動送給像建築工人等那些在為城市建設作出貢獻的人喝,既能給他們解暑,增加了勞動的動力,也同樣能起到宣傳的效果,這樣一舉兩得的事情,商家怎麼就想不到呢?

  專家學者:企業應有社會責任感

  昨天,得知本屆啤酒節上有關部門要建『啤酒噴泉』的消息,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的由莉穎副教授和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韋恆副教授針對『哈啤』的『擺闊』行為,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韋恆說,從市場營銷學的角度講,企業搞宣傳應注意新穎性和創意性,而『哈啤』在推出『啤酒噴泉』的創意時,無疑把這兩點考慮得非常清楚,消耗90噸啤酒的大噴泉一定會吸引市民乃至媒體的『眼球』。

  但是,不管是何種形式的『造勢』,其最終目的不但是要提昇企業的『知名度』,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企業的『美譽度』。因為只有兩者結合纔能帶來消費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但是,『哈啤』如此奢侈的做法,與建立節約型社會的想法格格不入,不僅帶不來『美譽度』,相反,負面的影響還會降低『哈啤』的『知名度』。

  由莉穎說,企業的生存、成長,需要的不僅是優質的產品,更需要內在的精神文化。作為一個大企業,內在的精神文化應該是積極的、向上的,符合時代潮流的。我們現在的時代潮流是『構建和諧社會』,所以企業的精神文化體現的也應是『和諧』。而和諧中體現出來的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節約。只有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企業纔能贏得員工和消費者真正的信任和擁護。

  『哈啤』職工:噴泉噴出我們的血汗

  聞聽『哈啤』用近百噸啤酒為本屆啤酒節『獻禮』,『哈啤』職工痛心不已。職工們均表示,『哈啤』不應該用職工辛辛苦苦生產出來的啤酒『擺闊』,『啤酒噴泉』噴出的不是啤酒,而是職工們的血汗。

  一位在『哈啤』工作了30年的張姓工作人員提到此事就感到非常痛心。他激動地對記者說,也許喝一瓶啤酒只需要幾分鍾,但我們生產一瓶啤酒卻需要3個月。從最初的原料大麥進車間,到發芽、除根、粉碎、上大鍋、發酵、後酵、洗瓶、灌酒、殺菌,一直到一瓶啤酒出廠,這其中需要十五六道工序,每一道工序最少需要2名工人,這就等於30多個人生產一瓶啤酒。每一道工序工人們都不敢有一絲的馬虎。一道工序出錯,簡單點說會影響整個生產進度,嚴重的會給喝啤酒的人帶來生命危險。而『哈啤』竟然將近百噸啤酒扔在池子裡,這位工作人員認為這是對職工勞動成果的漠視,是對職工的不尊重。講到生產過程中的辛苦,一位姓宋的工作人員激動不已。他告訴記者,啤酒生產車間就像悶罐一樣,空氣不流通,室內悶熱潮濕。人一進到裡面,就感覺到熱氣『騰』地撲到了臉上,潮氣一下子就把衣服打透了,那股難受勁就別提了。工廠有規定,工作時間必須穿工作服,所以工人們只好忍著濕衣服貼在身上還要繼續工作的痛苦。有的時候實在熱得受不了,就光著膀子穿工作服,不到一小時,工作服就能擰出水來。由於長期處在潮濕的環境中,工人們身上會經常起些小紅疙瘩,又疼又癢,只好經常涂些紅霉素軟膏。『哈啤』有著百年的歷史,作為百年老廠的職工,職工把企業看得很重要。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平時自己在工作的時候一絲不苟,就是覺得一定要對得起『哈啤』這兩個字。但『哈啤』為了『擺闊』、『充門面』,而將職工們的血汗付之東流,這是在傷職工的心。

  在生產過程中,工人們付出了大量勞動,甚至要冒著生命危險。在一位姓馬的工作人員的右眼眉處,有一道長約3厘米的疤痕,這個傷疤使他的眉毛少了一段。他告訴記者,他是一名灌酒工,在一次灌酒的時候,由於灌注壓力過大,啤酒瓶突然爆裂,當時他就覺得眼睛的周圍被什麼東西刺的生疼,鮮血瞬間流了下來,擋住了視線。在醫院裡,醫生從他的右眼眉處取出了幾塊玻璃碎片。在他的左肩上、胳膊上、脖子上,記者又看到了四、五處傷疤,最小的有2厘米,最長的達到4厘米,這些都是灌酒時被瓶子碎片崩壞的。聽說自己用血汗換來的啤酒被浪費掉,馬師傅沈默了許久。

責任編輯:劉華

【專題】冰城啤酒泉滾滾而出引爭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