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啤酒噴泉』是哪門子文化?
2005-08-05 16:10:51 來源:國際在線  作者:徐林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5日電 第四屆哈爾濱啤酒節即將開幕。8月2日,當地一家啤酒生產企業向哈爾濱市中心休閑廣場注入10噸啤酒,試驗是否能噴出『酒花』,5日還將陸續注入80噸啤酒。據稱,此舉旨在打造全國第一個『啤酒噴泉』,讓人們從中感受啤酒文化的魅力。

  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呼聲日漸高漲之際,這條消息的『新聞含量』讓人為之震驚。據我所知,生產1噸啤酒,需要200公斤大麥和大米,耗水20噸左右,耗電160度,耗煤100公斤。用90噸啤酒打造『噴泉』,等於白白『噴』掉1.8萬公斤糧食,倒掉1800噸生活用水,浪費1.44萬度電和9噸煤!在生存環境惡化、水電資源緊缺、糧食生產不如人意的情況下,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來『讓人們感受啤酒文化的魅力』,簡直不可思議。

  也許那家企業的高管會說,現在搞的是市場經濟,作為市場主體,俺捨得在『文化』上花錢,旁人管得著嗎?問題在於,任何名目的『文化』都不是一個空泛、虛化的詞組。當今社會的主流文化,既要傳承民族的優良傳統,又必須恪守社會的公序良俗,還要得到公眾的廣泛認同。企業固然有權支配屬於自己掌握的財富,在『文化』二字上大做文章,以達到某種預期的商業目的。但如果這種『文化』是靠肆意浪費資源來『打造』的,那麼勢必直接損害公共利益,甚至危及社會個體的合法權益。所以,用90噸啤酒打造的只可能是一種與社會崇儉風尚格格不入的偽文化。

  從根本上說,一些企業之所以敢於公開用偽文化來忽悠老百姓,與官場文化中的鋪張、浪費至今仍沒得到有效遏制有很大的關系。就拿舉辦哈爾濱啤酒節來說,肯定是政府行為。幾天前,生產企業就向公共場所注入了10噸啤酒,政府相關部門不可能對此一無所知。就算事先沒有聽到風聲,看到當地媒體的相關報道後,總該及時進行乾預吧?然而,那麼多政府部門居然沒有一家站出來表個態,更莫說立馬叫停了。個中原因其實很簡單:政府出面辦節,企業花錢造勢,且打出『文化』的旗號,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嘛,管它作甚?至於如何建設節約型政府,『面子工程』大幕將啟,恐怕早就被相關官員忘得一乾二淨了。在這樣的語境中,偽文化豈能不大行其道?

  筆者認為,只要地方政府的『奢侈病』沒有得到根治,總會有企業變著法兒玩偽文化把戲,並試圖以此抓人眼球,實現利益的最大化。若長此以往,不僅正宗文化會被人糟塌得不成樣子,而且建設節約型社會與和諧社會也將大打折扣。返回管窺天下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