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6日電 由哈爾濱市總工會主辦的數控機床操作大賽,日前在哈理工大學結束,51名選手進入了決賽,其中70%以上具有大專以上學歷。這是哈爾濱市首次將數控操作工納入通用工種,標志著我市技工培養已朝著高學歷、復合型方向發展。然而比賽中透露的數字卻顯示出哈爾濱市數控操作工基本工藝等基礎知識薄弱、實際操作能力差等弱點,並折射出我市數控加工人纔短缺的現實。
理論考試:30分的基本工藝知識平均僅得十幾分
據了解,此次數控機床操作大賽共分為理論和軟件應用兩部分,其中理論考試佔考試總成績的30%,軟件應用佔70%。理論考試主要是考查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出題者預計30分的基礎知識試題,參賽者不得滿分也應得20多分。可出人意料,51人的平均成績只有十幾分。據評委老師介紹,數控加工區別於傳統加工,不僅要求工人要完成某、道工序的加工,而且能夠獨立完成工藝設計,確定刀具參數、加工方案等產品加工的整個過程,而對工藝、刀具選擇等基礎知識的不了解,在實際生產中將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操作考試:軟件應用不熟練只有4人完成全部題目
據介紹,軟件應用比賽的題目並不難,僅達到國家《數控操作工等級要求)的中級水平,試題共3道,即用『CADCAN"、『CAXA"、『UG'」軟件進行三維實體造型,後置處理,生成所需的數控加工程序,這主要是考查工人在實際操作中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已熟練掌握手工編程的參賽者由於平時應用少,軟件應用顯得不熟練,影響了速度,在規定時間內只有4人完成了3道參賽題目。比賽過程中基本功不過硬的現象更明顯,如讀機械圖,是數控機床操作的先決條件,讀圖的正確與否將直接決定產品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可不少參賽者一上來就卡了殼,致使比賽沒辦法進行。
軟件應用比賽結果也不盡如人意,以數控車工為例,比賽中雖出現了95分的高分,但整體水平差距明顯。據了解,51人中交上答案的只有15人,其中8人成績不及格,且僅得十幾分的有5人,還有一人只得了3分。我市數控加工人纔的水平較經濟發達地區相去甚遠,數控人纔缺乏已成不爭的事實。
賽後答疑:參賽選手不知自己差距賽後無人提問
與往次大賽不同,此次大賽為達到提高工人技術能力的目標,在比賽結束後,大賽籌委會還安排了評委答疑的項目。但出人意料的是,賽後竟沒有一人提問。大賽評委只好詳細為參賽選手分析了賽題的內容,並指導此次軟件應用比賽應從哪裡人手、會出現哪些問題等。答疑會變成了課堂。
據哈理工大學機械動力工程學院教師王義文介紹,今後的的機械加工精度越來越高,形狀越來越復雜,產品質量要求更高,大部分傳統加工沒辦法完成,數控加工勢在必行,數控力旺人纔的匱乏,將直接導致加工水平低下,進而影響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專家認為,加快數控操作工的培養勢在必行。
相關鏈接全國數控人纔缺口60萬
據悉,目前我國數控機床的操作技術工缺口60多萬,數控編程、數控機床操作和維護人員更是嚴重不足。尤其是專業理論知識層次較高和具備一定動手能力的高級復合型人纔更顯緊缺,目前在企業中所佔的比例不足5%。
目前具有數控知識的模具技工年薪最高達30萬元,一些企業甚至開出了月薪6000元但在人纔市場上卻找不到相關的人纔,高層次的復合型數控人纔的月薪要價更是在8000元以上。可以說,數控人纔已經成了人纔市場上的『高薪灰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