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哈爾濱暑假調查--學生:比上學更累 家長:負擔加重
2005-08-09 06:44:0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黑龍江晨報記者集體采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9日電 又到了放暑假的時候。孩子是怎麼過暑假的?他們有什麼打算?不放假的父母又是怎麼給孩子安排暑假的?帶著這些問題,連日來,記者對哈爾濱市的100位家長和100名孩子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孩子的假期都被父母安排成『無假』的了。對此,有關社會學家認為,學校和社區應更多地承擔起暑假照看孩子的責任。

  從7月20日開始,哈市的中小學相繼放暑假了。連日來,記者就『你是怎樣過暑假的』、『你希望和誰一起過暑假』等問題,對哈市內100名9歲到15歲的孩子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哈市有78%的孩子每天要上2個或4個補課班;有10%的孩子被父母送到看護班,全天在那裡寫作業;有8%的孩子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過暑假;還有4%的孩子是自己在家,或有時跟父母去上班來過暑假。這些上補課班或看護班的孩子表示,雖然學校放暑假了,可是,他們卻被父母安排了大量的學習任務,有時一天要奔波於4個補課班之間,而且還沒有同學為伴,這樣的暑假生活讓他們感覺比上學還累。

  在哈市69聯中上初一的黃威,是一個開朗、健談的男孩,可是在與記者交談他上補課班的感受時,他卻一副很苦惱的樣子。他告訴記者,這個暑假媽媽分別在南崗區和道裡區給他報了英語、作文和繪畫三個補課班。黃威說,每天上午8點半之前,他要從南崗區的黃河路趕到博物館上2個小時的作文課,中午就由爸爸或媽媽陪著他在博物館附近找個地方吃午飯,沒有睡午覺的時間,因為下午1點之前,他還必須要趕到道裡區新陽路的張老師家,補習2個小時的作文,接著從3點半開始,他還要在新陽路上的一個特長班學1個小時的繪畫,每天晚上6點多纔能回到家。黃威痛苦地說,他們班上有很多孩子都像他一樣,每天奔波於幾個地方補課。他真希望學校還是不要放假好,放假比上學還累。

  從調查問卷上顯示,大多數的孩子希望在暑假裡能和同學、朋友在一起參加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可以去外地旅游,可以每天都能上一會兒網等等除了學習以外的事情。然而,記者了解到,假期裡只有8%的孩子曾經在家長的陪同下參加過一些活動。

  在哈市花園小學上四年級的璐璐告訴記者,她從小就很喜歡唱歌,平時在學校也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演出,而且參加這樣的活動讓她感到很開心。可現在放暑假了,學校沒有組織任何活動,她只能每天在家寫暑假作業。璐璐說,她最希望社區能開展一些比如演講、歌舞表演、制作板報等有意思的活動,她和小區內的小朋友都會很願意參加的。

  放暑假時,很多孩子還希望可以參加夏令營,可以出去旅游。家住哈市南崗區花園街的劉明今年上初中二年級,采訪時,他剛從補課老師家回來。劉明對記者說,他現在每天都在忙補課、練特長,可這些他一點都不感興趣。他說,他最希望可以在暑假裡出去旅游,去海邊看看大海,或者參加以接觸大自然為主題的夏令營活動,可以放松一下心情。可現在,假期補課的學習壓力太大了,放假和上學根本就沒什麼差別。

  可以每天都上網,也是一部分學生的暑假願望。在哈市第53中學上初一的孟傑告訴記者,放暑假他就想在家上網,看看動畫片,和同學聊聊天,再玩一些上學時沒時間玩的網絡游戲。可是,媽媽不放心他,擔心他上網學壞,剛放假就把家裡的寬帶停了。孟傑說,他現在每天一個人在家,就只是寫大量的作業和看電視,想找同學聊天就只能靠打電話了。

  在采訪中,大多數雙職工家長認為,一年兩次的假期是他們家庭負擔最重的時候。有近80%的家長表示,假期孩子無人看護,對孩子的安全和吃飯問題感到擔心。還有10%的家長是安排孩子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但他們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感到不放心。還有10%的家長擔心孩子在家染上上網、打電子游戲成癮的疾病。

  在哈市第七醫院當護士的陳女士告訴記者,她的愛人在哈市電信公司上班,孩子亮亮在宏偉小學上五年級。陳女士說,孩子放暑假了,可家裡也沒有合適的人幫著照看,看到同事家的孩子都被送去上各種補課班了,一方面擔心孩子不補課學習會落後,另一方面,目前也沒找到適合孩子呆的地方,最後決定還是隨大流,給孩子報了英語、數學和書法3個補課班。陳女士說,孩子自己非常不願意去補課,可是,做家長的也沒辦法,孩子每天補課雖然感到很累,可做家長的也並不輕松。在物質上,陳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3個補課班學費是1200元,每天的交通費和午餐費一個人最少也要15元,而且有時自己也要陪孩子在飯店吃,一個暑假就需要2000餘元的費用。這對像她這樣的普通雙職工家庭來說,也是個不小的負擔。而且,孩子在外面上課、吃飯,家長也很擔心孩子的安全,擔心孩子過馬路、擔心孩子吃壞肚子、擔心孩子逃學,所以,她每天都要給孩子的老師打好幾個電話,纔能放心工作,在精神上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陳女士說,這樣勞民傷財的事,她也不願做,而且孩子能不能學到知識、成績能不能提高也是個未知數,可她實在是沒有辦法,她真希望學校或社區能成立一個照看暑假孩子的機構,幫幫像她這樣『無假』卻要照看『有假』孩子的家長。

  對於假期孩子沒有人照看,中小學生假期生活枯燥的問題,一些社會學者紛紛表示,教育部門和社會有責任承擔起假期照看孩子的義務,確保孩子過一個豐富多彩的假期。

  省社科院社會研究員董鴻揚認為,關注孩子的暑假生活,為孩子創造平安、快樂的暑假生活氛圍,學校和社會等各方面都應各盡其能。董鴻揚說,國家雖然提倡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但是每年近3個月的假期,學校除了給孩子布置大量的作業之外,並沒有對孩子實施相應的教育和管理。不應該是學校留了假期作業就了事,其他的統統交給家長。董鴻揚表示,目前,哈市的教育資源有限,經濟條件又不足,所以,還沒有足夠的條件建立正規的臨時性教育機構,這就需要我們利用社會上現有的資源,如學校來協助雙職工家長完成對孩子假期的教育和管理問題。董鴻揚建議,學校可以利用其場地、教室,在假期裡開展一些運動會、棋類比賽、文體活動和手工制作等活動,既適合學生參加,也方便老師管理。

  哈市教育研究院研究員周老師認為,近些年,社區在解決老人和中年人的業餘文化生活時,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社區也有責任充分發揮其現有的條件,協助家長完成暑假照看學生的任務。周老師建議,社區可以利用其場地、人員,建立圖書室、活動室等活動場所,組織開展適合孩子參加的一些活動,還可以組織一些退休人員來照看孩子。此外,哈市內的一些文化場館、文藝單位等也應多開展一些公益性的活動,讓孩子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孩子的公德和公益心。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