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8月10日電 衛生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約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去醫院。記者通過多日采訪了解到,居民拒絕上醫院看病的原因除了價格高還有其他許多因素。
小感冒要看一整天
提起看病,哈爾濱市市民劉先生有一肚子牢騷:『麻煩!一個小感冒竟折騰了一整天。』劉先生稱,前些日子,他帶著孩子到南崗區某三級甲等醫院看病。『早上八點半我開始排隊掛號,一直排到九點半。』掛完號後,開始找診室,又開始排隊,十點半纔輪到醫生為兒子看病。『不到兩分鍾醫生就問完了癥狀,又讓我帶兒子去做個血常規和CT。』沒想到做這兩項檢查的診室不在同一個樓裡,剛做了血常規醫院就開始午休了……等劉先生拿到血常規化驗單和CT片時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回到診室,醫生看了檢查結果說:『沒事,小感冒回去多休息休息就好了。』聽到這個結果劉先生真不知該生氣還是該高興。
紅包讓患者不信任醫生
張女士的兒子最近患了痔瘡需要手術,雖然是個小手術,張女士還是托朋友找了熟人,手術當天又給了兒子六百元錢,告訴兒子手術前交給主刀醫生。兒子瞞著她沒給,張女士知道後又氣又怕,直到兒子病快好了纔松了一口氣。
某醫院醫務處處長表示,各家醫院都有明文規定不得收紅包,而且也制定了嚴厲的處罰規定。其實老百姓到醫院看病,99%的人不送紅包照樣可以看好病,之所以還有人送,就是因為缺乏信任。
據我省衛生廳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省衛生系統共查處『紅包』問題19人,處理處罰23人;處理亂收費問題11件,涉及金額4萬多元,處理處罰11人。在衛生系統連續3次對違紀違規問題進行了通報。
盲目相信名醫名院
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很多患者存在盲目相信名醫名院的思想。導致大醫院人滿為患。
在某大醫院記者看到這樣一幕:一位中年婦女從診室內走出,邊走邊說:『什麼專家,看了不到兩分鍾就說沒毛病,不負責任!』
哈醫大一院眼科主任劉平表示,現在不少醫院的專家和普通醫生都同時出診,無法體現出專家的能力。很多專家每天把相當多的精力耗費在看小病上,這是一種資源浪費。
劉平指出,國外實行轉診預約制度,患者需要憑社區醫生或家庭醫生的推薦信,纔能預約到專家。醫生在信中要詳細講述患者的病情及推薦理由,實施的結果是患者得到了專家更具針對性的治療。
他認為,根據中國的醫療體制,目前還很難做到轉診預約,但這個方法可以是努力的方向。此外,還應該充分發揮一二級醫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療力量,引導百姓利用各級醫療資源,這樣纔可能讓百姓不再感到看病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