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一封勸學信勸醒厭學大學生
2005-08-10 14:12:16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崔立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8日電 今年6月中旬,中國青年報轉發了哈爾濱某高校一名輔導員的『勸學信』,這封信針對該校部分貧困大學生荒廢學業、不思進取的現象進行了言辭懇切地規勸,它最終所引發的討論遠遠超出了這名輔導員的預料。

  據記者了解,這名輔導員的『勸學信』最初是在他所在學校的校園網上署名『快樂香橙』發表的。為了深入了解這封信發出的背景,記者日前約見了這位輔導員,然而他拒絕了采訪。

  據知情人講,這封網上公開的『勸學信』,為他贏得了全校師生的尊重。不過,媒體的報道卻給他帶來一點小麻煩。校方有關人士稱:『這件事向外界披露後,給學校和輔導員老師本人都帶來了一些壓力。』

  據記者了解,大學生因過度上網、讀小說而荒廢學業的現象並不僅僅存在於這所大學,也並非僅僅存在於貧困生這個特殊群體之中。

  某大學輔導員的『勸學信』

  上個星期把成績榜做完以後,我給幾個面臨退學的學生的家長打了電話,邀請他們到學校來一趟。放下電話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很沈重。

  當父親們風塵僕僕地來到我的辦公室,我真不忍心把現實告訴他們,我很同情我的這些父輩們。

  我接這個年級時,是他們的大二下半學期,到現在(2005年4月)剛好滿一年了。年級裡個別同學因為網絡或者小說幾乎荒廢了學業。我一遍一遍去找他們談心,希望能夠挽救他們。但他們沒有因為我的苦心而有絲毫的好轉。

  我想與他們的家裡聯系,可查了他們的檔案,發現他們的家都在很偏僻的農村,根本就沒有直接的聯系方式。

  這學期開學以後,我打印了他們的成績單,再一次找到他們。按照成績單上顯示的學分,他們已經沒有繼續留校學習的機會了,似乎也只有在那一刻,他們纔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吞吞吐吐說了聯系方式。他來自吉林白城市農村,是位特困生。

  這個學生每個月家裡給他寄200元生活費,加上學校的補助40.6元,只能夠他在學校吃飯的。但他卻能每月花費100多元去租借小說,經常是一天只吃一頓飯,一個男生瘦得不到45公斤。

  前幾天的一次談話一直進行到晚上12點多,我苦口婆心,而他似乎也決心痛改前非。

  令人氣憤的是,第二天的第一堂課,他又開始看小說了。在我說第二天就給他辦退學手續時,他纔把他三姨家的電話告訴了我。

  第二天一早,我就給他三姨家打了電話。當天下午,他三姨騎自行車走了十幾公裡山路,把這個事情告訴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坐第二天的第一班車來到了哈爾濱。

  中午,這位父親來到了我的辦公室,我分明看到了他眼裡閃動的淚花。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一身冬衣,滿是補丁,滿臉的滄桑,顫抖著雙手,幾次差點跪倒在地上。

  他告訴我,接到電話時,家裡一分錢也沒有,他在村裡借了200元錢高利貸纔來的。那一刻,我的心裡甚至有一種負罪感。

  租小說看每個月要100多元錢,這相當於他家每天賣4公斤玉米的錢,一年下來差不多1000多公斤!如果此刻我不是老師,我不敢保證我還會不會克制自己,我真想代他父親好好教訓一下他這個兒子。

  在會議室裡,當這個學生跪在父親面前懺悔,他父親邊哭邊打他的時候,我沒有阻攔。

  另一個學生,我每次去寢室,都能看見他躺在床上看小說,蓬頭垢臉,面黃肌瘦。他的作息時間通常是看一晚上小說,然後睡一白天。

  他父親來到學校後,再三懇求學校再給一次機會,可這時候的他已整整三天沒有回寢室了。一天後,我們在學校附近一個網吧的角落找到了他。

  他所在的村子多少年纔有一個學生能考上重點大學,因為家裡困難,當地的企業給他出資1萬元錢,敲鑼打鼓地把他送到學校。去年的學費,家裡借高利貸,後來為了還利息,賣了一頭耕牛。他父親說,家裡至今還欠著1萬多元錢的債。

  最終,他們都留下來了。我想,這也是給他們最後一次機會。

  今天早上接了一個電話,那個父親回到吉林後就病倒了,所幸目前來看,他的兒子似乎真的懺悔了。另一個父親現在天天陪著他的兒子上課,陪他學習,陪他吃飯。

  最後我提一點希望,也算是一點請求,請為了你們操勞了一輩子的父母,好好讀書吧!

  『勸學信』引發的心靈震撼

  這位輔導員的『勸學信』,在那所大學的校園BBS上發表之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師生們紛紛在網上發表言論,譴責、奉勸、反思,各抒己見。人們在感到痛心的同時,更多的是從愛心、關心和責任心的角度提出善意的規勸。

  一位貧困生在網上留言:『這篇文章出來得晚一些,但很高興我看到了,謝謝你,導員!我想對你說,逃課的家伙想上課了!』

  通過知情人記者了解到,這個『逃課的家伙』是來自偏遠農村的一位學生,然而,『上大學之後就失去了拼搏的念頭,大一時第一次考試平均80多分,在班級排第九。之後就沒有好好學了,大二一學期沒有上課,仗著聰明,沒掛科,後來就掛了幾科。』

  『逃課的家伙』留言說,『我的學費是親戚給出的,看到父母在親戚面前陪笑臉,我心裡特別不好受,繼而厭學。現在想想,真是不值,越是這樣,我就該更努力纔對。

  我爸今年49歲,在鋸房子推木頭,每天12小時的體力活,回家之後棉襖外面全是霜,都濕透了。我感覺我這個做兒子的真是該死。我現在決定找工作,沒別的,為了以後不讓父母再跟我受苦。』

  采訪中,一位正在讀研的同學說:『寢室的一個哥們家裡很窮,大二開始打游戲,考試時他就坐在我後邊,可以說大學裡所有科目都是我幫著他過的。』

  一位大學老師說,有一個學生開學時帶來的學費,一個子兒沒交就都花了。他的老父親在寒風中趕來的時候,流出來的鼻涕凍在了嘴邊的胡子上,看著自己的兒子,嘴脣動了動,什麼也沒說出來。後來,系裡有幾個學生的父母把學費和生活費都寄給輔導員,由輔導員定期給他們存在飯卡裡,定期給他們零花錢......

  貧困生的『兩頭聚堆』現象

  記者在采訪中聽到這樣一個消息,2004年,哈爾濱一所高校曾一次討論開除4個、勒令退學19個學生,在這23名學生當中,絕大多數是上網過度、曠課學時過多,並受過多次處分屢教不改的『網蟲』。

  據了解,對未成年人上網及中小學附近開設網吧等問題,文化、公安等部門都有十分明確的要求。然而對於大多數年齡已經超過18歲的大學生來說,無論是學校還是其他職能部門,均沒有限制其上網的權力和法律依據。對於那些每學期因上網曠課數十學時的學生,開除似乎是惟一的結果。

  記者在哈爾濱市各高校采訪時了解到,相當多的貧困生都能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發奮讀書,通過掌握知識來改變命運。但同時也有少數貧困大學生自甘放棄,沈迷於網絡與小說之中。最近,哈爾濱市某高校在對大學生學習成績進行調查時,發現了一個『兩頭聚堆』現象:貧困生要麼成績特別好,要麼成績特別差。這一問題已引起高教界人士的關注。

  貧困不是『沈淪』的理由

  是什麼原因使這些學生沈淪呢?難道是經濟上的貧困嗎?

  據省教育廳學生處副處長高鐵春介紹,黑龍江省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貧困生比例較大。這些貧困學生大部分交不起學費,僅黑龍江大學就欠繳學費2300萬元,一般院校也都平均在1000多萬元左右,全省累計欠繳學費5億多元。即使這樣,黑龍江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仍想方設法籌集資金,並采取獎、貸、住、補、減等方式幫助貧困生完成學業,到目前為止,我省沒有一個大學生因為貧困而輟學。

  有關人士指出,某些大學生厭學、逃學,甚至自暴自棄的真正原因並非經濟上的貧困,而是精神上的貧困。

  一位從事高校學生工作的資深人士在分析這種現象時說,貧困生出於經濟上的窘困,一般極少參加學生聚會,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自閉心理,有的同學就會選擇在網絡和小說中麻醉和發泄自我,尋找心靈的寄托。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現在許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學生因過度上網、看小說而荒廢學業的事例。除了大學生要自我覺醒之外,大學教育者也面臨著新的課題。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