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0日電 火車跑的快,全憑車頭帶。地處半山區的綏棱縣,這兩年,『鵝經濟』越叫越響,大鵝一路走俏,銷到京津塘、飛進滬淅川,大鵝飼養戶越來越多,今年有4.1萬農民,養鵝達到80萬只,可為農民增收2200萬元。群眾說,綏棱的白鵝成了白金。綏棱縣的主要領導說,是龍頭企業拉長了鵝產業,是龍頭企業叫響了鵝經濟。
綏棱縣食品公司,龍頭型加工企業,主要以加工大鵝為主,90年代後期,受市場經濟衝擊,企業曾一度陷入低谷。也直接影響了綏棱的大鵝的生產,養殖戶一度曾對養鵝失去了信心。2003年,食品公司改制後,先後投資400多萬元,改建擴建4100平方米,引進安裝了先進的大鵝精深加工生產設備。企業的吞吐能力增大了,年加工量可達200萬只,產品也由以往的單一出售白條鵝,轉向精深加工,鵝翅、鵝腿、鵝掌...分類生產,分類加工,小包裝,國家工商局注冊商標『長之禧』。產品銷售的遠了,打進了京津的超市,售到了滬、淅、川。
『經過加工一只鵝昇值一塊多,我們企業一年少說增收50萬元。』各地的產品訂單位不斷。企業不敢多簽,怕『完不成任務』還得賠人家。為此,企業主動深入到養殖戶,調查養殖情況,與農戶簽訂『活全同』。高於市場價收購。這下,養殖戶的熱情再一次的燃燒起來。想養鵝的多了。長山鄉崔洪文,全縣有名的養鵝能手,把握商機的能力也強,看到想養鵝的增多,今年,他養起2000只種鵝,共售鵝雛5萬只,收入30萬元。
搞養殖,成活率尤其重要,畜牧局及各鄉鎮組建了動物疾病防疫救治中心,並指派專人對大鵝定期進行檢疫,確保成活率。讓養殖戶沒有後顧之懮。針對一些養殖戶想養殖缺資金的實際,綏棱縣農村信用合作社等部門,積極為農民打開方便之門,給養殖戶提供小額貸款,僅今年就為近500戶養鵝戶提供了270萬元貸款。靠山鄉東方紅村村韓中華貸款5000千元,投資15000養鵝2000只,收入可達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