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8月11日電 日前,哈爾濱市企業調查隊對哈爾濱33家省級重點企業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自1997年以來開始重點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到如今,雖然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企業持續存在的三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調查報告顯示,這三個難題是:一是企業改制力度不夠;二是企業資產負債率上昇;三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偏低。
三大難題需要跨過
從33戶重點企業改制情況看,部分國有重點企業改制進程緩慢。到目前33家重點企業中,仍有5家企業出於多方面原因,沒有或剛剛開始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佔15.2%。
2004年,33家重點企業資產負債率為75.1%,比上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處在偏高的狀態。尤其是制造業的資產負債率高達78.4%,比上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有26家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50%。
2004年,哈市重點企業的科研投入力度有所減弱,技術創新能力提高緩慢。33家重點企業全年投入研究開發的費用為6.7億元,比去年下降7.1%。33家企業中,已建立技術中心的有24家,佔72.7%。但獲得新產品的途徑各有不同。33家重點企業近三年獲得國內專利申請授權289項,平均每家只有8.7項。
專家給出四大處方
如何解開重點企業改革中遇到的難題,業內專家給出如下建議:
政府把企業的權力歸還企業。目前33戶重點企業中總經理由政府或主管部門任命的佔27.4%%。政府權力不松手,企業市場的主體地位就確定不下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只有虛表,沒有內在動力。進一步清理政府和部門的審批權、任免權,將企業的生產經營權和投資決策權真正交給企業,這將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其二主輔分離搭上『末班車』,輕裝闖市場。目前,企業辦社會性服務機構分離情況不盡理想,有33.3%的企業沒有分離,有52.4%的企業部分分離。企業改制的其中一個難題是計劃經濟遺留的企業辦社會問題。企業辦社會曾為社會分懮,為國家做出過貢獻。但在市場經濟下,企業再不卸下重負,就是改制後也無法適應市場的劇烈競爭的新形勢。雖然分離改革難度很大,只要政府決心大,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鑰匙,就能加快分離的步伐,搭上東北老工業調整改造這列『末班車』。
其三,要幫助企業解決資產負債率過高問題。哈市重點企業資產負債率高達75.2%%,因此希望有關部門一方面要加快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步伐,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之間的關系,幫助企業減輕債務負擔,加大『債轉股』的力度,使企業從沈重的負債中解脫出來。同時企業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轉變機制、觀念,面向市場,招商引資,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這是降低負債率的根本途徑。
最後,要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必須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進行開發、改造和利用,並在此過程中不斷創新。大型企業根據自身科研機構的實力,可以高薪引進一些科技人纔,也可經常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跨國公司交流和聯合,掌握新技術動態,針對企業實際情況,形成自己的技術優勢。中小企業由於自身科研比較薄弱,可以組建技術聯盟,形成橫向和縱向聯盟形式。這是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存在的根本所在,只有把自己打造強大,纔能經得起大風巨浪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