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2日電 以農業標准化帶動農民增收——訪黑龍江省副省長申立國
實行農業標准化是農業內部挖掘潛力、節本增效的主攻方向,黑龍江省多年來一貫堅持按標准化組織生產。特別是近年來,針對農業進入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黑龍江省強化標准化全面實施力度,將其作為促進農業『三增』的重要抓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日,本報記者就農業標准化的有關問題,采訪了黑龍江省副省長申立國。
申立國認為,農業標准化實際上就是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引入工業化生產的概念,在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上都要做到制定標准、按標准實施。本質上說,農業標准化是一種理念,一種管理方式,它是一種手段。這個手段到底有什麼作用?就是標准化出產量、標准化出質量、標准化出效益、標准化出競爭力。
實施農業標准化的根本就是把科技興農貫穿於農業生產的全過程。標准化實際上是農業規程的一種規范和實施,也是新技術固化在農業生產過程的一種方式。離開了農業技術的提昇,離開了新技術的固化、推廣和應用,就沒有實施標准化的前提。從這個意義上講,標准化是科技興農的載體和手段。他進一步指出,這個問題上有兩句話『常規技術要標准化,新技術要常規化』。只有通過標准化這個載體把農業生產所有環節的技術規程都能貫徹下去,新技術纔能產生大的效益。所以說,農業標准化本質上是科技在農業生產的應用過程,是科技的全面落實過程。
為什麼出產量、出質量、出效益、出競爭力?申立國舉例說,實踐當中,標准化和常規作業,大豆每畝能差100斤,玉米能差200—300斤/畝,水稻能差300—400斤/畝甚至500斤/畝。標准化要求用良種,達到標准的良種,種子的純度、淨度、芽式和發芽率都要好。有了種子的標准,然後整地有標准、播種有標准,出的苗就一樣,就均衡,產品質量就好。因為提高單產就有效益,因為提高質量就有效益。多少年、多少單位的事實無不證明了這一點。農產品參與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靠什麼?一靠優質,二靠低成本。質優價廉纔能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不被打敗。
申立國著重指出,歸根結底的一條,就是農業標准化有效地帶動了農民增收。他說大豆每畝差個百八十斤,就差130多元錢,黑龍江農民人均9.2畝左右土地,人均就能增收1000多元錢。
農業標准化在實踐當中怎樣纔能『落實』?申立國說,首先要強化意識,核心是統一思想。要大張旗鼓地宣傳農業標准化的重大意義,宣傳對農業發展、糧食增收、農民增收、走向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作用。但僅僅靠宣傳、教育不行,要靠實踐、示范、引導。把標准化的樣板放到農民眼前,讓他們看得見,摸得著,學得來。黑龍江這幾年抓標准化示范園,就是要通過典型示范帶動作用,教育和引導農民走向農業標准化。其次,必須讓大家成為標准化的明白人。錢學森說,所有學科當中,農業是最復雜的學科。農業受自然因素制約太大,不確定因素太多,所以只有成為標准化的明白人,纔能乾出標准化的明白活,纔能出標准化成果。如何達到這一點,培訓至關重要。第三,標准化靠手工標准化很難,必須有個實施手段。這個實施手段就是機械。沒有機械標准化就沒有生產環節的標准化。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第四,要有嚴格的標准化管理。農業標准化靠自覺是做不到的,沒有嚴格管理是實施不到位的。通過管理來推進標准化,實施標准化。
黑龍江省是如何實施農業標准化的呢?申立國說,一是農業標准化示范園區建設。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乾,給農民做示范。二是武裝手段,改善條件,抓農業機械化。三是培養明白人。現在我們正在推行村村大學生工程。每個村自己推薦人進行考試,省裡拿錢,念完後回到村裡。現在已經培訓了三期,7000多人,而黑龍江一共9200多個村。四是培養農民當中的科技示范戶。五是發揮各類協會的帶動作用,通過農民自我組織推進農業標准化。
具體講,申立國說,種植業一是投入品要標准化,比如良種、施肥等;二是實施手段要標准化,就是農機標准化;三是生產過程要標准化,就是田間作業標准化;四是收獲產品處理標准化。畜牧業一是良種要標准化;二是生產條件要標准化;三是飼養過程要標准化;四是防疫要標准化;五是產品加工要標准化。他進一步指出,畜牧業有三句話,『積極發展現代化飼養場,鼓勵和支持現代化飼養小區,積極引導專業大戶規模化、集約化。』
回憶自己的工作經歷,申立國感到,自己是從抓標准化成長起來的。他原來在黑龍江省建設兵團是生產股參謀,後來當連長抓生產,非常清楚凡是做到標准化的,收成的時候產量就比那些沒有做到的高得多。當時申立國就提出要全面積、全作物、全過程做到標准化。1988年左右申立國來到農墾北安局當局長。那時北安局小麥10年以來產量沒有超過250斤/畝。他先抓了3年標准化。1988年小麥畝產達到370斤/畝,1989年450斤/畝,1990年540斤/畝,到現在也沒有下過500斤/畝。他說,當時有句話,『抹下臉,睜大眼,一點不能差,差一點都不行』。
暢想農業標准化的前景,申立國認為農業標准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農業標准化是先進生產力在農業中的具體體現。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是科技不要標准化來組織、推廣、實施,它也難以落實到位。農業標准化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或遲或早農業終要走向標准化。他說我們要意識到,並努力推動這個進程。為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邁出切切實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