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2日電 11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生楊振嶺進行造血乾細胞采集,救助漠河一名患有白血病的17歲少女,他成為我省第五例無血緣關系造血乾細胞捐獻者。找到了與自己的HLA(人類白細胞抗原)相合的供者是幸運的,仍有成千上萬的白血病患者沒有找到供者,還在生與死之間苦苦掙紮。據有關專家分析,我省建立一個10萬人以上的捐獻者資料庫,纔能滿足省內移植病人的檢索配型需要。
據血液病專家馬軍介紹:我省白血病發病率較高,為6.9/10萬,每年新增病例約1萬人,其主要發病年齡在35歲以下,兒童佔50%%以上。他們大多數需要做乾細胞移植手術來救治。
乾細胞移植成功的關鍵在於患者與捐獻者的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相合,有血緣關系的兄弟姐妹間相合率為25%%,非血緣關系中HLA相合率為1/400 1/10000。現在20歲以下的青年基本上是獨生子女,一旦患病,只能依靠非血緣關系的志願者提供造血乾細胞。
據省造血乾細胞管理中心欒淑琴主任介紹:黑龍江省分庫自2003年5月成立截至目前,共采集志願者血樣一萬餘份,錄入檢測HLA資料約8000份,初次HLA配型相合50人,高分辨配型相合24人,實現造血乾細胞捐獻5人,為臨床提供檢索配型8人次。其中每一份資料的形成,都需要宣傳、動員,采集志願者血樣,進行HLA檢測,為白血病患者及醫療機構進行檢索配型和查詢,這些工作的完成,約需要600元。但目前,檢測費用只是靠總庫下撥的有限資金支付,資金不足嚴重限制做血樣的數量。
據省紅十字會秘書長邵玉濱介紹:為了鼓勵社會力量向紅十字事業的捐贈,國家稅務總局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中國造血乾細胞捐贈者資料庫的建設與管理,以及其他有關人道主義服務工作屬於十項『紅十字事業』之一,捐贈者可以享受在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時全額扣除的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