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大慶8月12日電 8月11日,為了診治血管瘤疾病,今年39歲的紅崗區農民夏井珍,持《就診卡》一大早就趕到油田總醫院掛號住院,成為大慶市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當天,走進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看病的第一人。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被稱為農民的『保命』工程。大慶市讓胡路區、龍鳳區、紅崗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經過近3個月的准備,8月11日起,首批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兩萬多名參保人員,可憑《就診卡》到指定醫療服務定點機構就醫看病。到8月末,讓胡路、龍鳳、紅崗3個區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保人員將達到3.4萬人,都可以享受到合作醫療政策,今後,他們看病買藥將非常方便。
據大慶網報道目前,大慶市醫保局通過考核,確定了3個區的28個村級衛生所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為本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提供門診記賬服務,同時,農民也可以持卡在為參保職工服務的市區104家定點醫療(藥)機構看病買藥。大慶市還在每個村設定了1名合作醫療代辦員,8月10日,市醫保局對代辦人員進行了醫療保險業務培訓,明確了代辦員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及工作程序等。
據了解,在資金的使用上,財政投入的資金將作為農民的統籌基金,而所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農民,個人繳費形式分別是12元、24元兩種,在這兩種繳費方式中,有10元、20元是用於建立家庭賬戶,剩餘2元、4元劃入統籌基金。
農民看病有11類疾病、100個病種可報銷,最高可報1萬元。農民在本村衛生所看病用藥采用記賬方式,在定點醫療(藥)機構看病買藥的發票可作為本人看病的報銷憑證,如果當年沒有生病,個人自籌資金的賬戶則累計到下一年。生大病需要住院治療的參保人員,患有血、肝、淋巴、腦瘤等一類癌癥的參保人員,每人每年最高可以報銷1萬元醫藥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