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60年前的今天----全城的中國人都湧上街頭又唱又跳
2005-08-15 10:24:4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史延志 張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5日電 (60年前,今天)日本鬼子投降了,我們勝利了———60年前的8月15日,浴血奮戰的中國人民終於贏得了一場抵御外侮的偉大勝利。當『日本投降』的喜訊傳遍東北大地的時候,飽受14年亡國之苦的人們笑了。美麗富饒的白山黑水,不再被侵略者的鐵蹄踐踏。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日子裡,哈爾濱、長春、大連、沈陽四市黨報記者一起行動,透過當年目睹這一天滄桑巨變的人們噙滿淚水的雙眼,穿越歷史的風雨雲煙,將那一天重現。

  蘇軍進駐哈爾濱接受日軍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偽滿洲國也隨之解體。但是,一些偽滿漢奸、特務、舊官吏並不甘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紛紛改頭換面,粉墨登場。

  據史載,就在『八一五』這天,偽濱江省和哈爾濱的社會名流、工商界頭面人士、地方士紳,以所謂『官民聯合會公推』的名義成立了哈爾濱市地方臨時治安維持會。當時,社會秩序十分混亂,一些武裝土匪搶劫商店、倉庫和市民,各類案件不斷發生,維持會難以維持哈爾濱的治安秩序。而此時,統治哈爾濱的日本政權機構也還沒有解散。

  蘇軍空降哈爾濱機場

  8月18日,蘇軍遠東總司令部下達緊急命令,為了及時佔領重要軍事目標和工業目標,決定向哈爾濱等地派出空降兵。晚7時,蘇軍第一批空降兵120人在紮別林中校指揮下,在哈爾濱機場著陸。蘇聯遠東第一方面軍軍事委員會特命全權代表、副參謀長謝拉霍夫隨機到哈。

  艙門一打開,幾個空降兵戰斗小組立即衝出來,驅走了日本兵,分頭佔領了指揮塔、飛機庫、修理廠等建築物,日軍沒有反抗。半個小時後,正在哈爾濱協調部隊的日本關東軍參謀長秦彥三郎得到消息,馬上帶著幾名日軍將官以及日本駐哈領事宮川趕來。雙方在機場辦公室進行了談判。蘇軍代表提出了『為避免無謂流血,蘇軍指揮部建議日軍立即停止抵抗,並開始有組織地投降,在兩個小時後交出哈爾濱地區部隊的戰斗實力材料』等條件。

  約定的時間到了,日軍第四軍司令官及參謀長老老實實地來到蘇聯駐哈爾濱領事館,遞交了全部同意蘇軍提出的條件的書面答復和關於停止戰斗行動以及日軍駐哈爾濱守備部隊4.3萬人的名冊清單。

  談判桌上確定日軍投降細節

  8月19日,蘇聯紅軍進駐哈爾濱,佔領了松花江大橋和市內其它重要設施。蘇軍哈爾濱衛戍司令部成立,卡紮科夫中將任司令官。這天早7時整,關東軍參謀長秦彥三郎帶領一個日本軍官組和宮川領事等,跟隨蘇聯軍官乘飛機飛往遠東第一方面軍指揮所所在地。在那裡,遠東蘇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等與之進行了談判。談判桌上,確定了日軍各師團前來投降的時間和地點,以及他們應從哪條路撤出,在哪個方向向蘇軍移動。談判結束,秦彥、宮川等人個個像被抽去了脊梁骨,顯露出一副斗敗了的公雞的可憐相。

  李兆麟率抗聯戰士回哈

  東北抗聯330餘名乾部率抗聯野營部隊,配合蘇聯紅軍返回東北。李兆麟將軍等率部分抗聯戰士到哈,成立『抗聯哈爾濱辦事處』。

  蘇軍進駐哈爾濱後,強行解散了哈爾濱市地方臨時治安維持會。在蘇軍軍管下,濱江省和哈爾濱市政府成立,原偽濱江省民政廳廳長謝雨琴任省長,李兆麟任副省長,前哈爾濱特別市自治會會長張廷閣任市長。

  美麗的哈爾濱解放了,謝拉霍夫少將擔任了首任城防司令。當他帶著第一批蘇軍舉行入城式時,哈爾濱大街小巷擠滿了人群,人們學著用俄語『烏拉、烏拉』地歡呼著。9月3日,哈爾濱各界在八區召開了慶祝勝利群眾大會。

  蘇軍接管電臺日偽報紙終刊

  哈爾濱廣播電臺始建於1926年10月1日。1932年2月5日,日本侵略者佔領哈爾濱後,改為哈爾濱放送局。1945年8月15日,當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錄音在電臺廣播之後,哈爾濱中央放送局也停止了廣播。

  8月16日,偽放送局長高橋將武、技術課長諸崗等人都聚在高橋的辦公室裡借酒澆愁。這時,20多名日本采編人員把電臺儲存的大電子管成箱子搬到後院,往上澆了汽油,劃火柴點燃,立即發生乒乒乓乓的爆炸聲。在電臺工作的中國人非常氣憤,大家一面喝止,一面由播音員趙乃禾帶領衝進高橋的辦公室,高聲斷喝:『是誰叫燒電子管,破壞這座電臺?你對此要負責任!』高橋見此情景非常緊張,以為是長期打入電臺的地下工作者出面了。於是,他戰戰兢兢地站了起來說:『我有責任。有我在一天,我就負責任!』高橋跑到後院,把那些日本人狠狠地罵了一頓,當著憤怒的中國人制止了破壞活動。

  也恰恰是在『八一五』這天,一直作為日本侵略者在哈爾濱推行侵略政策的輿論工具的《大北新報》也隨之終刊。

  哈爾濱人當了14年亡國奴的壓抑與憤怒在這一天迸發———歡慶,為了這一刻!

  『抗戰勝利了!再也不當亡國奴了!』1945年8月15日,在日軍鐵蹄下壓抑生活了14年之久的哈爾濱人民,第一次有了揚眉吐氣的感覺,市民們奔走相告,歡慶這一歷史性的時刻。那段歷史的見證者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起那一幕幕激動人心的場面仍激動不已……

  衝上街去搶日本軍用倉庫

  哈爾濱市黨史研究會副秘書長張福山回憶說,1945年他還是個只有11歲的孩子。8月15日這天,當他從收音機裡聽到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時,光著膀子只穿了條大短褲就衝到了街上,街上已經有許多街坊鄰居在奔走相告『日本無條件投降了!』這時,有鄰居提議:『平時都是鬼子搶咱的東西,今天咱也去搶日本倉庫去。』張福山也跟隨著人群潮水般湧到了煙廠(當時的日本軍用倉庫)。他說,人們當時的行為並不是為了自己佔點便宜,就是為了發泄一下多年來的壓抑和憤怒。

  當他們打砸了日軍倉庫、從煙廠向承德橋方向跑時,身後響起了陣陣槍聲,身邊不時有人應聲倒下,張福山和一位小伙伴因為個子矮纔幸免於難。可到了承德橋,他看到橋上站了一溜日本軍人,架著機槍向手無寸鐵的百姓掃射。他和小伙伴趴在地上不敢動,直到天黑纔順著煙廠邊上的樹林走回家。在經過一個大院門前時,他聽到院裡傳來日本人的哭嚎聲,趴在門邊一看,院子裡的本人喝醉了揮舞著軍刀在院裡追逐,遍地都是空酒瓶和空罐頭盒子。

  全城電車免費乘坐

  1945年1月,從偽滿呼蘭國民高等學校畢業的王連貴來到哈爾濱,在哈爾濱中央放送局收音機修理部學徒。8月9日蘇軍對日宣戰後,他們都被日本人集中到松花江街放送局值班,不許回家。15日這天,聽到日軍投降的消息後,他們不再理會日軍的規定,衝上街去慶祝。

  今年77歲的市文化局離休乾部王連貴回憶起那天的情景仍激動不已。他說,原來因為窮沒錢坐有軌電車,每天從道外的家去松花江街上下班他都是步行,而『八一五』這天,電車都不收錢了,他坐著電車回的家。在途經現在哈三中位置原偽滿第四軍管區司令部時,他看到滿地扔的都是槍彈。因為當時很多中國青年都是被迫參加的偽軍,一聽說日本投降了,他們都扔下武器跑回了家。

  拿著小紅旗上街又唱又跳

  1944年、1945年,為服從『大東亞戰爭』,哈爾濱的國民高等學校師生全部被送往軍工廠、鐵路、電業部門、郊區農村參加『勤勞奉仕』。當年16周歲的李宏棟和他的同學就被派往3199部隊(一所軍工廠)勞動,『八一五』前十天纔被放回來。在那裡,他和六名同學還被日軍罰跪過三分鍾,這種民族侮辱令他終生難忘。他說,正因為對民族恥辱有過如此切痛肌膚的感受,『八一五』這天,他和每一位國人都一樣,特別高興,走在大街上看到的全是笑臉。由於當時街面上還有日本軍車,大家對形勢不是很確定,當時的興奮中還帶著一絲謹慎,直到9月3日以後纔開始敲鑼打鼓地慶祝。

  而與此同時,哈爾濱的小縣城———呼蘭縣卻是一片沸騰。李宏棟的妻子趙琳琪那時還是呼蘭縣的一名初中生。她說,『八一五』這天,呼蘭縣人民傾城而出,舉著小紅旗在街上又唱又跳,街上不時有頭上纏著白帶子、表示投降的日本人走過,准備離開呼蘭。

  『江上軍』武裝起義迎接蘇聯紅軍

  部分窮途末路的日本侵略者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後,並沒有繳械投降,侵略成性的日本關東軍仍然不肯放下屠刀,繼續屠殺無辜的中國百姓,黑龍江省龍江縣『三家子事件』就是其中一例。8月19日,100多個日本憲兵將三家子屯包圍,大約一個多小時,全村男女老少有83人慘死在日本關東軍屠刀下,僅有4人僥幸活下來。

  就在日軍向無辜的百姓下毒手的時候,受奴役14年的哈爾濱人,以各種方式公開策應和配合蘇軍進城。其中以『江上軍』武裝起義最為著名。『江上軍』是由日本關東軍哈爾濱駐屯軍管轄,司令部設在道外北七道街(現黑龍江航運局大樓),下有26條艦艇和4個團、一個補給廠,共有日偽官兵四千餘人,主要擔負為日本陸軍在松花江、黑龍江、烏蘇裡江渡江架橋、警衛護航、布雷掃雷、炮火支援等任務。8月14日,駐守在哈爾濱江北的偽江上軍作業隊步兵團,在團長張洪山帶領下,打死幾百日藉軍官,公開宣布『我們不再給日本人賣命,把槍放下,回家當中國人。』『江上軍』日偽軍武裝起義,並將艦艇駛往松花江下游迎接蘇軍。與此同時,『江上軍』司令部中的日本官兵和駐哈爾濱關東軍,聽說偽軍起義的消息後,驚慌失措,紛紛燒毀文件,修築街壘。15日中午,聽到天皇宣布投降的詔書後,把武器彈藥留給留守的偽軍士兵後溜走了。據當年哈爾濱偽滿『帝國海軍江防艦隊司令部』的日軍翻譯官回憶,『8月18日,沿著江沿往東走,遠處江上軍司令部大樓又映入我的眼簾。大樓頂上旗杆已掛上鐮刀錘子的紅旗。這裡已變成蘇聯遠東海軍指揮部。』

  『政治犯』出獄不回家先找黨組織

  8月15日,被關押在偽香坊監獄的數十名政治犯並不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但是他們從日偽軍看守慌張的神色中,已經預感到日本帝國主義的滅亡。據有關資料記載:8月14日,政治犯們得知日本人決定將他們於15日夜全部處決。監獄增加了崗哨,西大門架起機槍,氣氛驟然緊張,政治犯們決定奪槍越獄。15日中午,日本典獄長和一個日軍頭目聽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後,剖腹自殺了。由於敵人還沒有放下武器,政治犯們取消了越獄計劃,8月17日,周維斌、宋景文、樊繼光、廖春潮等人在中國看守的幫助下,先逃離監獄。他們出獄後設法找到了蘇聯駐哈爾濱領事館人員,請求蘇方全力營救。當天,關押在香坊監獄的政治犯全部出獄。關押在香坊監獄的政治犯中有共產黨員、共青團員、抗聯戰士和其他各階層反滿抗日的愛國志士。先後出獄的20多人自動組織起來,白天他們找黨組織,晚上回來開會。為了方便開展工作,在蘇聯紅軍的幫助下,他們搬進道外許然路(今景陽街)71號叫『東光寮』的日本公寓。他們在未找到黨組織的情況下,於8月30日自行成立了『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從此,『東光寮』成為哈爾濱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機關。

責任編輯:單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