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8月15日電(記者吳曉東梁冬)由6面牆體組成的抗戰紀念牆8月15日在中國打響抗日第一槍的"江橋抗戰"發生地——齊齊哈爾市建成,以紀念無數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出卓越貢獻的革命先驅,同時揭露日軍侵華歷史,以警示後人。
抗戰紀念牆由6面牆體組成,其中有五面浮雕牆,一面手印牆。從低到高,總延長220米。浮雕分《流亡》、《虜役》、《屠殺》、《抗爭》、《勝利》等五部分,生動再現了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抗戰勝利的艱苦卓絕的歷程。浮雕由青銅鑄成,總體面積500平方米,用銅近50噸,創我國大型青銅浮雕之最。
抗戰紀念牆上同時還鑲嵌著采自全國32個省市及美、俄、日、韓等國家六百位參加過抗日戰爭的將士手印。六十位共和國將軍為和平而書寫的鏗鏘語句也鐫刻其上,與六百位抗戰將士手印相映成輝。
懷著對這些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獻身的中華兒女的崇敬與懷念之情,15日成千上萬的齊齊哈爾市民參觀了這座象征和平的紀念牆,他們紛紛表示要永遠銘記這段歷史。
1931年11月,日本侵略軍大舉進犯東北,馬佔山將軍臨危受命率部與日偽軍奮起抵抗,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嫩江江橋打響了中國人民抗日第一槍,重創侵略軍千餘人,史稱『江橋抗戰』。這是『九·一八』事變以來,東北愛國軍民對日本侵略軍第一次大規模的抵抗,『江橋抗戰』極大地振奮了中華民族共御外辱的民族精神。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