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8月15日電 15日,來自中國、俄羅斯、日本等國的二戰老兵代表、專家學者和眾多愛好和平的人士聚首二戰終結地黑龍江省虎林市虎頭鎮,通過虎頭國際和平論壇呼吁世界和平、發展。
在論壇開幕式上,來自俄羅斯二戰老兵代表和中國老抗聯戰士代表一起,向『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紀念碑』敬獻了花圈。參加二戰的中俄日三國老兵代表共同點燃象征和平的聖火,隨後,三人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表達他們對世界和平的向往與企盼。
主持此次活動的雞西市委書記邱玉泉說,8月15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為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舉辦以『宣傳和平,促進發展』為主題的論壇等紀念活動,希望能更廣泛地推動和平事業的發展,並為各國人民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經濟文化交往貢獻力量。
在虎頭國際和平論壇上,與會的專家學者就中國抗聯精神、日軍細菌戰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專家們一致認為,和平和發展是各國人民共同的願望和利益所在,中國人民珍愛和平、倡導和平,我們願與各國人民一道,為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這一崇高事業而不懈努力。
虎林鎮虎頭要塞被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要塞位於虎頭鎮周邊完達山餘脈丘陵之中,正面寬12公裡,縱寬30公裡。在1934年到1945年間,侵華日軍在這裡修建了規模龐大、結構復雜、設施齊全的軍事要塞。要塞地上軍事設施包括巨型火炮(口徑41厘米)陣地、榴彈、加農、高炮陣地、虎頭軍用機場、軍營等。地下軍事設施有指揮所、彈藥庫、醫務所、上下水道及水井,大型地下要塞還備有發電所,有的地下工事裡面實現了電氣化。為防御敵方飛機轟炸和大口徑重炮轟擊,侵華日軍將各地下工事在山體底部挖掘,所有的地下設施頂部澆灌水泥混凝土,重要部位的鋼筋混凝土覆蓋厚度可達3米。日本關東軍曾吹噓虎頭要塞為當時東亞最大的軍事要塞,誇耀其為『東方的馬其諾防線』。
1945年8月9日凌晨,在中國抗日武裝的配合下,蘇聯紅軍向虎頭要塞發起進攻,戰斗一直持續到8月26日。虎頭要塞因此被史學者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最後激戰地。參加此次論壇的俄羅斯老兵代表說:『我們永遠緬懷因戰爭而犧牲的烈士們,願中俄友誼萬歲,世界和平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