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大連8月16日電 題:拿揮霍浪費當『賣點』者恥
前不久有重慶啤酒節變『潑酒節』的丑聞,繼之以哈爾濱『啤酒噴泉』的鬧劇,最近又發生沈陽耗巨資操辦『滿漢全席』展3天倒進垃圾桶事件。這一幕幕大肆鋪張、頻頻上演的揮霍浪費的鬧劇,令人痛心疾首,我們要對這種以揮霍浪費作為嘩眾取寵『賣點』的行為大喝一聲:可恥!
通過策劃一些新穎的活動,讓人們從中感受啤酒文化、飲食文化本無可厚非,制造一些轟動效應來宣傳企業的品牌形象也是企業營銷的一種手段。但是,打造企業文化、進行正常的經營活動不能以揮霍浪費為前提,任何企業和部門都不能以此來吸引人們的眼球。
無論古今中外,人們崇尚的是節儉的美德,鞭笞的是揮金如土之風,奢侈浪費從沒有被當作一種文化來推崇,更不能成為一種營銷方式。世界上成功企業的秘訣之一往往是精打細算,重視成本核算。只有崇尚節約的企業,纔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纔能贏得合作者的信賴和合同。試想一下,誰會與一個肆意揮霍的『公子哥』式企業長期合作呢?
然而,近年來,我們的一些企業甚至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在搞一些大型活動中,為了追求所謂的轟動效應,往往不計成本,把揮霍浪費當成了吸引人們眼球的賣點,這種做法不僅浪費了資源,而且敗壞了社會風氣,引起廣大群眾的不滿。以此種敗家子作派,吸引來的恐怕不是所謂的『眼球經濟』,也不是什麼知名度和美譽度,而是社會的公憤和鄙視,對企業有害無益。奉勸那些對此躍躍欲試的企業和地方政府,就此打住,莫要花錢費力得一個『浪費可恥』的罵名。
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政府、企業及社會每一個成員的共同努力,大家都應該盡到自己的職責。對種種糟蹋資源、揮霍浪費的敗家子行為,要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使其沒有容身之地。(完)